營養午餐炸物多、菜色單一 立委籲供餐會議納學生聲音
針對「學校供餐法」的訂定,林月琴(中)今天與青少年團體舉辦記者會,呼籲應制度化學生的參與機制,傾聽學生對學校餐食的觀察與建議。記者李芯/攝影
「學校供餐法」將進入立法程序,立委與學生今天在立法院共同呼籲,應在立法中制度化學生參與機制,傾聽用餐實際需求。有學生反映午餐炸物多、甜湯過燙、菜色單一,甚至出現AB菜單亂象,認爲現行制度未真正重視學生聲音。立委林月琴說,每日1公噸的營養午餐廚餘成因並非學生挑食,而是供餐未符合需求,應於供餐會議全面納入學生代表,教育部也應強化意見回饋機制。
針對「學校供餐法」的訂定,林月琴今天與青少年團體舉辦記者會,呼籲應制度化學生的參與機制,傾聽學生對學校餐食的觀察與建議。
建國國中學生蕭鈺儒在記者會上分享,他的同學覺得營養午餐炸物出現的頻率太高,容易吃膩又不健康,甜湯口味太甜、不好喝,溫度也太燙,雖然學期初學校會邀請廠商讓學生試吃午餐投票決定,但實際上營養午餐的內容常讓學生吃幾口就不想吃,甚至會自己準備其他食物,或去福利社購買。
復興高中學生餘珮君說,從國小到國中吃了9年營養午餐,觀察到菜色非常單一、肉類少,有時保溫措施沒做好,會吃到冷掉的飯、燒仙草成仙草凍,甚至出現AB版菜單,「菜單寫玉米濃湯,喝到的卻是玉米清湯」。就算學校有午餐供應會,學生也都不知道是由誰代表,但對於營養午餐,學生其實都很有意見、也很想發言。
林月琴表示,每天約200萬學生吃營養午餐,廚餘量高達1公噸,面對這樣的狀況,不能只以學生挑食來解釋,而是反應供餐制度沒有真正滿足學生需求:有沒有人問過學生想吃什麼?
林月琴說,雖然教育部2016年有配合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午餐供應會組織及運作要點,要求學生代表參加會議,但只有少數縣市落實,拚未來中央、地方、學校三級供餐會議都要納入學生席次,並提供簡明易懂的會議資料與流程,教育部也應定期調查學生飲食狀況或意見回饋。
立委陳培瑜說,營養午餐的專法訂定之所以困難,在於現行營養午餐之於學校只是代辦,午餐的責任迴歸代辦廠商,但廠商良莠不齊,聘請的人力、使用的食材、製作餐點的環境不一。現在專法討論停滯不前,希望能持續努力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