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堰塞湖溢流過程太恐怖! 網友PO出影片「看完就懂」

網友在臉書PO出小河溢流的影片,可以看出原本寧靜的堤壩,變成湍急大水的過程,畫面相當驚人。(翻攝臉書江千月)

網友在臉書PO出小河溢流的影片,可以看出原本寧靜的堤壩,變成湍急大水的過程,畫面相當驚人。(翻攝臉書江千月)

受到強烈颱風「樺加沙」挾帶的驚人豪雨影響,位於花蓮縣境內的馬太鞍溪上游地帶,其因土石堆積形成的堰塞湖,已於23日下午2點50分左右發生了極爲嚴重的溢流現象。這場突如其來的洪水,對光復鄉造成了極其嚴重的損害。近日,有熱心網友(江千月)在臉書社羣平臺上發佈了一段令人震驚的影片,影片清晰地記錄了堰塞湖溢流後,情況急轉直下,最終演變成潰堤的整個過程。儘管畫面中呈現的僅僅是小河的上游區域,但從潰堤處宣泄而出的水量卻以驚人的速度不斷增加,其流量之大、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結舌。可以想像,當時身處光復鄉的居民,在如此迅猛的洪水面前,想要及時逃生,其困難程度可想而知。

根據林務保育署的專業說明,該堰塞湖的形成,如同一個天然的土砂堆積而成的大型臉盆,原本蓄積了高達9100萬噸的巨大水量。當湖水達到飽和狀態後,便開始向外溢流,並同時帶走堆積在臉盆邊緣的鬆動土砂,進而導致壩體的邊緣出現了明顯的破口,並隨着時間的推移逐漸向下侵蝕。目前,下切的深度已經達到驚人的80米。據估計,光是在23日當天,就有約6800萬噸的湖水傾瀉而出,目前湖內剩餘的水量約爲2300萬噸。

關於爲何不事先採取工程手段,例如破壞壩體或進行引流等措施,林務保育署特別解釋,該堰塞湖的位置十分偏遠,深藏在人跡罕至的山區深谷之中,根本沒有任何道路可以通達。這意味着,連最基本的人員步行都難以實現,更不用說將重型工程機具運送至現場。事實上,就連相關的工作人員,也只能依靠空勤總隊的直升機進行接駁,才能夠爭分奪秒地在壩體上安裝水位監測儀器。否則,堰塞湖的邊坡仍然持續發生土石崩塌的情況,人員只要稍作停留,都將面臨極大的危險。更令人擔憂的是,萬一發生地震或突如其來的豪大雨,工作人員的處境將會變得更加危險。

林務保育署進一步說明,經過多位專家的審慎評估,即使沒有颱風或豪大雨的侵襲,僅僅依靠日常的降雨量來估算,該堰塞湖也會在10月初發生自然溢流的現象。因此,在溢流前的短短兩個月期間,無論從技術層面還是時效性來考量,想要通過工程手段來改變堰塞湖的現狀,都是完全不可行的。目前唯一可行的做法,就是在溢流發生前,先與相關單位協調,執行下游的疏濬工作,並針對河牀堤岸的缺口進行緊急補強,同時加固馬太鞍橋的橋墩。

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系的李錫堤教授也提出,馬太鞍溪堰塞湖的形成,主要是因爲先前的地震,再加上薇帕颱風帶來的驚人豪雨,共同引發了上游地區大規模的崩塌所導致的。他指出,類似的堰塞湖在臺灣其實非常常見,其中最廣爲人知的,就是921大地震後,因爲山崩而形成的草嶺潭堰塞湖。此外,當年造成小林村滅村的悲劇,也是由堰塞湖所引起的。

目前,林務保育署正在持續對馬太鞍溪堰塞湖進行嚴密的監測。截至25日上午6點15分,該地區仍未解除紅色警戒。在此,呼籲廣大民衆,切勿靠近馬太鞍溪河道,以避免任何可能發生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