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學測「四倍率」恐有頂大落榜潮?常春藤校長揭多元入學致勝關鍵

臺中私立常春藤高中校長沈樹林提出多項建議,強調在今年新制下,傳統的「高分思維」已不再是頂尖大學的保證。記者遊振升/攝影

國內大學多元入學方案的重大且複雜變革,讓考生和家長都感茫然;甫接任臺中私立常春藤高中校長的沈樹林提出多項建議,他說在今年新制下,傳統的「高分思維」已不再是頂尖大學的保證,三大變革衝擊升學賽道,滿級分也恐落榜,學習歷程檔案成關鍵入門票。

今年大學多元入學方案出現三大變革,沈樹林校長說,包括學測英文選擇題選項增加,英文考試方式改變,選擇題由原本的四個選項改爲五個,這直接降低猜題的答對機率,對考生英文的實力要求更高 。

而臺大醫科採計科目變動,臺灣大學醫學系不再採計英文成績,轉而採計社會科,使醫學系申請入學的科目採計,變更爲以國文、數學、自然、社會四科爲主。

他說還有申請入學篩選倍率提高,最具爭議性的變革,莫過於學測申請入學的篩選倍率由原本的二倍大幅提高至四倍。

沈樹林舉例說明「四倍率」影響,假設臺大預計招收10名學生,四倍率代表初選階段會先篩選出40人進入決選,最終再從中錄取10人。等同於降低初選的「分數門檻」,讓更多考生有資格進入面試與審查階段。但門檻降低競爭更白熱化。

沈樹林提醒,未來很可能出現滿級分落榜或高分低就情況。他說目前國內一年約有20名考生滿級分仍落榜,若不瞭解新學制的內涵,單純依賴分數,將可能錯失進入理想校系的機會或高分低就。

他說在分數門檻弱化後,後續的面試及學習歷程檔案就很重要,許多家長誤以爲花大錢讓孩子補才藝、學東學西是靈丹妙藥,沈樹林提醒,若未能掌握學習檔案的核心價值─即學生的專長與興趣,很可能事倍功半。

他建議學生和家長提早佈局,從國中開始建立,許多學生到高中才開始探索志趣專長,已錯過黃金期,他建議應從國中階段就開始瞭解並建立個人學習檔案。

專長興趣不必外求,從「身邊資源」挖掘,沈樹林說,從身邊既有資源做起,反而事半功倍。例如家裡若從事農業,學生若對園藝或農務有興趣,可將平時協助農務的情形列入學習檔案。若父母爲教師,個人將來志向是教育路線,也可將相關經歷納入。從小熱心公益、幫鄰居寫過訴狀等經歷,對申請法律系也會有加分效果。

他表示,學生「分數不凸出」也能進臺大,他過去輔導成功案例,一名學生校排名僅200多名,卻考上臺大動物系,關鍵是該學生家裡經營牧場,相關經歷對其學習檔案有極大的加分效果。

面對「特殊選才」、「繁星推薦」、「申請入學」、「分科測驗」等多元升學管道 ,沈樹林認爲,學校必須扮演更積極的角色,幫助家長了解升學制度走向、準備技巧與審查重點。

臺中私立常春藤高中校長沈樹林提出多項建議,強調在今年新制下,傳統的「高分思維」已不再是頂尖大學的保證。記者遊振升/攝影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