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研發燒光5100億 爲何追不上臺積電?外媒點破慘敗原因
英特爾不斷加大投資,持續追趕競爭對手。(路透)
英特爾近年來持續衝刺半導體領域,2024年研發支出金額高達165.5億美元(約新臺幣5130億元),位居全球晶片製造商之冠,甚至超越三星與臺積電。然而,儘管投入龐大資金,至今卻未能交出具備市場競爭力的製程技術,讓外界對其前景憂心。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TechInsights的分析,英特爾研發支出是業界最高,原因之一是同時經營晶片設計與晶圓製造兩大領域。英特爾必須在架構設計、製程研發、產能建置等多線並行,導致費用極爲龐大,其中,18A 製程被視爲英特爾翻身的關鍵,但目前仍傳出良率不穩定、產能不足等問題,市場對其量產能力存有疑慮。
從研發支出排名來看,英特爾居冠,其次是輝達去年投入達125億美元;三星研發支出也大幅攀升至95億美元,年增幅高達71%,三星主要投入在2奈米制程與環繞閘極(GAA)技術的發展,然而,與英特爾一樣,三星至今也未能在高階製程領域展現令人滿意的突破,顯示競爭激烈之餘,技術門檻亦相當高。
臺積電2024年研發支出則爲63.6億美元,在半導體大廠研發支出中排在第七名。其專注於製程與代工領域的策略,使研發效率與市場成果顯得更加突出。
由於英特爾被視爲美國半導體產業的戰略資產,在地緣政治與供應鏈安全的背景下,美國政府與市場期待其能扮演重要角色。也因此,英特爾即便連續數季在晶圓代工業務上出現虧損,仍必須不斷加大投資,持續追趕競爭對手。
總體來看,英特爾高達165.5億美元的研發支出,既凸顯其在全球半導體產業的戰略地位,也反映出其轉型與追趕過程中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