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Z世代旅行爲何熱衷報“網紅團”?
來源:環球時報
英國《泰晤士報》7月12日文章,原題:與網紅同行,Z世代旅行新風尚 如今年輕人不再獨行,而是踏上“社羣式出逃”之路。“我們差不多是‘一起長大’的。”24歲的英國女孩露易絲·楊回憶起與社交媒體博主莫莉·湯普森一同前往巴厘島的旅行時這樣說。從十幾歲起,她就開始看湯普森的視頻,“她備考學校時,我也在備考。”兩人的成長節奏幾乎同步。去年夏天,當湯普森在“照片牆”上發佈組團旅行信息時,楊立刻報了名。
楊報名的是一場爲期7天、價格爲1410英鎊的巴厘島旅行團——領隊正是她“追隨多年”的網紅,行程包括浮潛、探訪寺廟與猴林,還安排了無數“適合出片”的合影點位。與她一同出發的還有來自世界各地的15名粉絲。楊說:“像是踏入了現實版的夏令營,也終於和線上朋友見了面。”
近年來,由網紅髮起、粉絲參與的“社羣式旅行”正在歐美年輕人中流行。一些旅行公司爲網紅提供路線行程安排,網紅則用社交媒體宣傳招募。不少人認爲,這種模式融合了“旅行、交友、追星”三重屬性,打破了傳統旅遊的孤獨與程式化。
對Z世代而言,社交平臺早已替代旅行手冊,成爲靈感與決策的重要來源。數據顯示,全球約11%的成年人關注旅遊類網紅博主。英國作家克洛伊·康比認爲:“從買口紅到預訂假期,社交媒體已滲透他們的每一個選擇。”湯普森自2023年起已組織過4次國際團體旅行。“我一直熱愛揹包旅行。如果能帶着別人去看看世界,這也是某種意義上的傳遞快樂。”她透露,最賺錢的一次行程帶來了約4500英鎊收入。
但並非所有人都接受這種旅行的性價比。例如,另一名網紅在哥斯達黎加組織的6日團費用高達2495美元(不含機票)。康比提醒年輕人要謹慎:“在絢麗的網紅濾鏡下,也可能隱藏着組織混亂或不達預期等漏洞。”
19歲的格蕾絲·瑞安農曾參與過一場由網紅組織的東南亞行程。她坦言:“雖然我盡力去享受,但很多時候網紅都在拍內容。”她也注意到,團隊中一些性格內向的成員更傾向於迴避鏡頭,“去網紅團,最好先做好入鏡的心理準備。”但仍有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抱團出行”。楊表示:“獨自旅行有點怕,跟着一羣志同道合的人更有安全感。”湯普森每次出團前還會組織“破冰晚宴”,讓陌生人變成朋友。如今,旅行不再只是看風景,而變成一種沉浸式的“社交體驗”,Z世代用行動重新定義了“理想假期”。(作者安雅·瑞安,蔣禮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