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中國年輕人向DeepSeek尋求安慰
來源:環球時報
英國廣播公司2月13日報道,原題:“DeepSeek讓我感動到流淚”:中國年輕人如何在AI中找到治癒 每天晚上睡覺前,霍麗·王都會登錄DeepSeek上“療愈課”。自中國的這款突破性人工智能(AI)模型1月推出以來,這名28歲的女孩就將自己的困境與悲傷寄託於它。它的回答引發深深的共鳴,有時甚至令她流淚。霍麗說:“DeepSeek是個了不起的顧問,幫助我從不同角度看待事物,它的服務比我嘗試過的那些付費諮詢更好。”
AI應用程序已進入世界各地許多人的生活。而在中國,像霍麗這樣的年輕人一直在尋求從AI獲得通常不會在算法中出現的東西——情感支持。DeepSeek的成功激發民族自豪感的同時,似乎也成爲像霍麗這類中國年輕人的安慰之源。
DeepSeek在中國引起共鳴,不僅因爲遠勝其他國產AI應用,還因爲提供了一些獨特的東西:R1模型讓用戶看到它在作出迴應之前的“思考過程”。
南加州大學教授賈楠與人合著了一篇關於AI在提供情感支持方面潛力的論文,她認爲這些聊天機器人能“幫助人們感到被傾聽”——以其他人類可能無法做到的方式,“AI似乎比人類專家更能共情,這也是因爲它們‘聽到了’我們分享的一切,不像人類——我們有時會問‘你真的聽到我在說什麼嗎?’”
另一名女性表示,DeepSeek令她感到“驚奇”。這名女士曾問這款應用,她是否與家人和朋友過度分享了自己的經歷和情感。她在社交媒體平臺上寫道,“這是我第一次向DeepSeek尋求諮詢。當讀到它的思考過程時,我非常感動,以至於哭了……DeepSeek引入了新視角,讓我釋然了。”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方可成表示,中國的專業心理諮詢服務“嚴重短缺”,且對大多數人來說,可用的服務往往“貴得令人望而卻步”。因此,AI聊天機器人有助於填補空白。
但賈楠教授強調,患有嚴重心理健康問題的人不應依賴這些應用程序,“特別是那些有醫療需求的人,應向訓練有素的專業人員尋求幫助……他們對AI的使用須受到非常密切的審查。”(作者Kelly Ng,楊檬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