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日本年輕人爭當“巴菲特”
來源:環球時報
英國《經濟學人》7月12日文章,原題:日本受到投資熱潮的衝擊近年來,日本出現了明顯的投資熱潮,書店設立了專門區域出售理財指南,電車上也貼滿了投資講座的廣告。金融網紅們通過線上教程吸引了龐大的觀衆,內容涵蓋如何建立投資組合或開設證券賬戶。
截至2023年底,日本家庭資產中的一半以上由現金和銀行存款構成,而美國僅爲1/8。2024年,日本政府推出了新NISA制度(小額投資免稅制度。在日本投資獲利,利潤部分通常需繳納29%的稅金,但在NISA賬戶裡投資獲利可以享受免稅——編者注)。該計劃取得的成果遠超預期,許多日本年輕人由此跨出了自己投資生涯的第一步。截至目前已有500萬個新賬戶開設,資產規模在今年初達到59萬億日元(100日元約合5元人民幣),提前3年實現政府目標。日本前首相岸田文雄近期稱,日本正處於“轉折點”,這場變革是對日本“能否擺脫通縮陰影、擁抱增長的一次考驗”。
自上世紀90年代初資產泡沫破裂後,日本經歷了多年的通縮和經濟停滯,儲戶對投資保持謹慎。但當前經濟形勢爲投資提供了動力。日本核心通脹率已升至3.7%,這使得閒置現金的實際價值不斷縮水。同時,日本人口快速老齡化引發了人們對養老金體系持久性的擔憂。經營女性理財組織的鈴木真理子表示:“過去投資被認爲是追求高回報的人才會做的事,但現在很多人開始覺得除了能靠投資來保護現有資產之外,他們已別無選擇。”
這股投資熱潮也伴隨着日本企業的改革。2023年,東京證券交易所要求上市公司“實行關注資本成本和股價的管理”,許多公司因此開始回購股票、提高股息並專注於盈利業務。股息分紅和股票回購均創歷史新高。曾用來穩固企業聯盟和保護管理層的交叉持股比例也從上世紀90年代初超過50%下降到現在的12%。
而下一步關注的重點則是老年人。在日本,60歲及以上人羣掌握了家庭近60%的資產。政府正在考慮推出“鉑金NISA”計劃,允許65歲以上的老人可以免稅投資當前NISA制度並未覆蓋的月度分紅基金。金融業從業人員表示:“許多老年人過去認爲NISA制度只是年輕人積累資產的工具,而現在他們認識到這對自己也有益。”
不過也有批評稱,據估計,通過NISA制度投資的資金約有一半流入外國股市,且通過共同基金進行投資的比例高達80%至90%。新手投資者的默認選擇通常是美國的標普500指數或全球股票指數。儘管這讓政策制定者頗爲頭疼,但也展現了初入市投資者的智慧:過度依賴本國市場向來都不是明智之舉。(朱迪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