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類鼻疽藏汙水土壤 高雄男飲山泉水感染送醫不治
看似清澈藏危機勿生飲。圖/本報資料照
類鼻疽桿菌潛伏在土壤與水中,颱風、豪雨過後更易暴露,稍有不慎就可能奪命。高雄市衛生局證實,今年全市累計30例類鼻疽確診,3人死亡,其中一名長年飲用山泉水50多歲男子,疑似因水源受污染而感染,經搶救仍不幸身亡。
衛生局指出,颱風豪雨過後,山區水源可能受病原菌感染,這名男子長期自行上山取水飲用,數日出現發燒、全身痠痛等症狀,病情急轉直下,送醫確診爲類鼻疽,雖積極治療仍回天乏術。另2名死亡個案皆爲50歲以上男性,有高血壓、肝病等慢性病史,亦曾接觸過污水或污泥。
衛生局統計,截至8月13日,今年高雄市類鼻疽個案中,50歲以上佔93%(28例),65歲以上長輩更達63%(19例),其中8成(24例)患者有慢性病史,包含糖尿病、肝病、腎病、癌症或免疫功能低下等,11人(13.7%)曾有污水或污泥接觸史。衛生局提醒,高齡者與慢性病患爲高危險族羣,颱風豪雨過後應避免接觸泥土與積水。
衛生局說明,類鼻疽桿菌是土壤腐生菌,廣泛分佈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區的土壤與淡水中,主要透過皮膚傷口接觸受污染的泥土或水傳染,也可能因吸入或食入被污染水源、塵土而感染。
類鼻疽潛伏期可從數天到數週不等,感染初期症狀與感冒相似,常見發燒、畏寒、頭痛、噁心、嘔吐、腹瀉、肌肉痠痛與皮疹,如未及時診治,可能引發肺炎、敗血症等致命併發症。
今年臺風頻繁,強降雨後環境積水與土壤含菌量大幅上升,稍有疏忽就可能中標,清理家園務必穿着雨鞋或防水長靴、戴防水手套與口罩,避免赤腳或穿拖鞋進入受災環境,也要留意避免被生鏽鐵釘、鐵片刺傷,一旦有外傷,應立即以乾淨清水沖洗並消毒。
衛生局提醒,豪雨過後,山區水源外表清澈,卻可能暗藏病原菌,民衆使用山泉水、井水等非自來水水源,務必先煮沸後飲用,取水過程中如手腳有傷口,更要避免直接接觸水源,以免成爲病菌入侵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