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高雄長庚取栓破千例 65歲婦凌晨突發腦中風隔日清醒能行走

高雄長庚醫院取栓突破千例,爲南臺灣最大、經驗最豐富的腦血管救治中心。記者郭韋綺/攝影

今年9月,高雄65歲李女士凌晨突然從睡夢中驚醒,說話不清、右手無力,家人察覺異狀隨即送往醫院,抵達急診已近凌晨3時,醫師很快判斷是腦中風,透過動脈取栓手術打通血管,隔天醒來已能說話、行走,出院恢復良好,該團隊也創下取栓成功破千例紀錄。

「腦中風的治療,是一場與時間、也與上帝的競賽。」高雄長庚副院長林祖功指出,腦神經科的急救任務關鍵在於搶時間、救腦細胞,腦中風發作時,每分鐘約有190萬個腦細胞死亡,若未在黃金時間內打通血管,傷害往往難以逆轉,首要任務必須在腦細胞還能存活之前救回它們,否則後果是永久性的。

林祖功提到,腦中風治療需要跨科別的即時合作,從病人送抵急診、神經內科與外科會診、到神經放射科介入治療,每一環節都仰賴長期的團隊訓練與默契,這不是一個人的成就,而是一個團隊的成果。

他進一步分析,高雄長庚的千例手術中,有相當比例發生在深夜與假日,24小時中只有8小時是上班時間,其餘16小時的急救全靠值班團隊待命,當病人送來時,不可能等到白天才動手術,因爲細胞等不了。

李女士女兒回憶,送到醫院凌晨3時許,立即安排手術,歷時約一個半小時,隔天醒來對醫療人員的聲音已有反應,早上就能開口、能動,真的很幸運。

高雄長庚近年持續強化中風救治網絡,並與高屏澎地區多家醫院合作建立轉診機制,讓更多病患能在關鍵時刻獲得即時治療。腦中風中心主任林宏升表示,腦血管疾病長年名列國人十大死因前5位,急性缺血性腦中風若未及時治療,三分之一患者恐留中重度失能。

自2018年健保給付動脈取栓術以來,已建立跨科別合作機制,整合急診、神經放射、腦血管及護理團隊,成爲南部唯一24小時全年無休可執行顱內取栓的醫院,並與高屏澎醫院建立EVT轉診網絡,手術量突破千例,爲南臺灣最大、經驗最豐富的腦血管救治中心。

2023年起,健保署放寬血栓溶解劑與取栓術的治療時限,並於2024年設立「腦中風跨院合作照護計劃」,投入超過1.27億元鼓勵醫院間建立合作網絡,南部地區成爲全國首波試辦區,高雄長庚是這項制度改革的關鍵支點。

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陳仕軒補充,動脈取栓是一場精準的微創戰爭,導管必須穿越200公分的血管通路,準確抵達腦部阻塞點,團隊的默契與訓練,決定了病人的命運,「時間就是大腦」已不只是醫療口號,從千例取栓成功,團隊期望搶下每一分每一秒挽救生命。

65歲李女士透過透過動脈取栓手術打通血管,隔天醒來已能說話、行走,出院恢復良好。記者郭韋綺/攝影

高雄長庚醫院取栓突破千例,爲南臺灣最大、經驗最豐富的腦血管救治中心。記者郭韋綺/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