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川普關稅必須消化產能 陸製造商全球撒網尋找新買家
在川普下令對中國商品徵收高關稅之後,許多陸企試圖將銷售目標轉移至有2.8億人口的印尼或其他海外新市場。圖爲印尼開齋節。(圖/美聯社)
隨着美國白宮今年對中國商品加徵高達145%的關稅,而中國商品約有1/5高度依賴美國市場,這些商品事關1千萬至2千萬個工作崗位,中國大陸的製造商正試圖世界各地尋找新市場,爲原本供應美國的產品尋找替代的市場。
美媒《華爾街日報》指出,要找到能替代美國龐大消費需求的市場並非易事。根據中國海關數據,美國是迄今爲止中國出口商品最大的單一國家買家,去年購買了價值約5000億美元的產品,約佔中國商品出口額的15%。
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發現,中國對美出口的商品中,約有五分之一高度依賴美國市場。投行高盛(Goldman Sachs)估計,這關係到中國約1000萬至2000萬個爲美國消費者生產產品的就業崗位,同樣也關乎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健康狀況。而由於大陸內部競爭殘酷、經濟增速放緩,許多中國製造商別無選擇,只能爲他們的商品尋找新的海外市場。
報導說,大陸爲提振國內消費並支援受關稅衝擊的行業,包括京東集團在內的一些電商公司已宣佈採取措施,幫助出口商轉向國內市場。但是大陸的家庭和企業的需求依然疲軟。在經歷了房地產市場的大規模崩盤和經濟增長放緩之後,中國人民正在增加儲蓄、減少支出。不只消費者價格停滯,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則連續2年多下降,進口額也有所下滑,反映出國內支出的疲軟程度。
參加印尼商展的陸企表示,現在中國國內市場太難做了,工廠產能過剩,導致價格戰激烈,嚴重壓縮利潤空間,只能走出去尋找新機會。
報導指出,安聯(Allianz)估計,歐盟、英國、越南、臺灣、馬來西亞、印尼、墨西哥、新加坡、沙烏地和奈及利亞最有可能吸收此前銷往美國的中國出口商品。未來3年,中國對這些國家的出口可能年均增長約6%。
正在印尼舉辦的貿易上,中國參展商的數量是印尼製造商的2倍還多。該展會是印尼規模最大的紡織和服裝行業展會之一,大約有400家大陸製造商被列爲參展商,其中許多自稱首次來到印尼。一些中國工廠老闆們表示,他們已暫停部分生產,並正準備應對訂單的進一步放緩,目前正在努力尋找新客戶,有2.8億人口消費市場的印尼看起來頗具吸引力。
許多大陸製造商表示,鑑於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變化迅速,他們目前不會做出重大商業決策。一些製造商同時也在探索歐洲、中東和非洲等其他消費市場。浙江紹興一家紡識廠代表說,對於關稅陸企無能爲力,必須等到關稅穩定下來才能採取行動,否則就不敢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