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孟子》喻兩岸關係 李鵬:賴清德未有「以小事大」的智慧

▲ 廈大臺研院院長李鵬 。(圖/記者任以芳攝)

記者任以芳/上海報導

2025年「兩岸關係研討會」10日到11日在上海舉行,今年主題聚焦「中國式現代化與兩岸同胞福祉」,談及現今臺海局勢面臨比1979年以來更嚴峻的挑戰,廈大臺研院院長李鵬引用古文《孟子》「仁者以大事小,智者以小事大」這套理論,可以應用在兩岸局勢,並且指出賴清德在兩岸關係處理上,並沒有展現「以小事大」的智慧。

針對現在兩岸關係,李鵬說,現在臺海局勢事1979年以來最爲嚴峻複雜時刻,兩岸交流也是1987年以來最困難的時期,尤其川普今年上臺,去年賴清德520執政,這兩人的組合給臺海局勢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該怎麼應對挑戰?李鵬也回憶20年前往事,與臺灣朋友的交流經歷談及「仁者以大事小,智者以小事大」,對方認爲大陸方面應該要「以大事小」,臺灣面對大陸的時候,「以小事大」展現足夠的智慧。言下之意,大陸在「以大事小」的仁者之道上做得不夠。

多年過去,李鵬說,現在大陸已經在充分展現這一面,包括保障兩岸同胞福祉、推動融合發展、建設融合發展示範區以及給予臺灣同胞同等待遇。

談及大陸對臺的軍事上動作越來越多,李鵬也指出,有位臺灣學者說相比其他「以巴衝突」「印巴衝突」,大陸已經足夠仁慈了。他也十分認同,不管是剛的一面,還是柔的一面,大陸都在展現「以大事小」,體現大陸在維護臺海和平穩定的努力和定力。

李鵬認爲,「賴清德在兩岸關係上的表現,沒有展現出『以小事大』的智慧。反而大陸在展現『以大事小』的仁者之道的同時,源於國家發展進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有足夠的底氣和定力來維護臺海和平穩定。」

李鵬提及「仁者以大事小,智者以小事大」最早出自古文《孟子梁惠王下篇》,孟子與齊宣王討論國際關係時的對話,齊宣王問「交鄰國有道乎?」,孟子說「惟仁者爲能以大事小,是故湯事葛、文王事昆夷。惟智者爲能以小事大,故大王事獯鬻、句踐事吳。以大事小者,樂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樂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國」。

回顧過去馬英九執政時期曾多次引用「仁者以大事小,智者以小事大」這套理論,當年出席「慶祝中華民國99年國慶四海同心聯歡大會」,他曾表示,道理來看今天的兩岸關係,可說十分貼切;兩岸若能以仁、智處理雙方關係,相信必能達到真正和諧圓滿的地步。

2012年馬英九在官邸接見第12屆臺灣經典總會考績優考生暨推廣讀經有功團體代表,曾指出自己在處理兩岸關係時,也用得上經文,再次提及「仁者以大事小,智者以小事大」,展現古人在2500年前就想過大與小如何相處,儘管臺灣對大陸不是「國對國」的關係,不過理論是可以適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