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系”資本競逐科創投資 500億中銀科創母基金來了
《科創板日報》3月14日訊 (記者 餘詩琪)“銀行系”資本正在科創領域競速。在工行發佈800億科技創新基金的同一天,中國銀行體系下的科創母基金正式落地。
3月12日,在中國銀行總行,中銀證券與安徽、天津、深圳、重慶、成都、湖北、陝西、山東等區域主要投資機構代表共同發佈了中銀科創母基金,簽約總規模達到了500億元。
事實上,早在去年8月,中國銀行就已經開始了科創母基金的探索,當時對外公佈的規模是300億元,由中國銀行旗下中銀證券擔任發起單位和管理人,聯合地方政府、產業龍頭分批分期設立,針對初創期企業股權融資需求,聚焦人工智能、量子技術、生物技術等關鍵領域。
此次發佈的科創母基金不僅明確了合作的地市,落地規模還迎來了一輪“擴容”。母基金首批覆蓋天津、合肥、深圳、濟南、成都、重慶、西安、武漢八個城市,將採用“子基金+直投”模式,其中70%資金將用於出資科創子基金,30%用於直接投資優質科創項目。
《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在本次簽約前,已經有不少地區推進得很深入了,例如去年11月深圳、天津都曾與“中銀系”簽署50億元母基金的合作協議。
從落地來看,進展最快的是天津。在母基金髮布後的第二天,和天津合作的區域母基金“天津中贏海河北辰天開科創母基金”就完成了工商註冊,總規模5億元,重點佈局智能製造、人工智能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這隻“中銀系”科創母基金採取了“銀行資本+地方國資”的模式,由中銀證券旗下的私募子(中銀國際投資)擔任管理方,聯合天津市、區兩級國資平臺(海河產業基金、天津盛創投資、天津市北辰城市資源開發利用有限公司)出資成立。
武漢、濟南的區域科創母基金都在落地當中。湖北長江產業集團計劃與中銀證券共同設立規模50億元科創母基金,聚焦湖北省內科技創新領域,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濟南則把重點放在AI與半導體產業上,濟南產發集團計劃與中銀證券合作設立人工智能與集成電路創業投資基金,截至目前,該基金已在半導體工業軟件、先進設備製造、AI雲計算等領域儲備一批項目。
同一天成立的工商銀行科技創新基金同樣聚焦硬科技,不過與“中銀系”科創母基金專注一級市場不同,該基金是以股爲主,股債貸保聯動。
在此之前,“銀行系”資本通過AIC(金融資產投資公司)已經給股權投資市場帶來了不小的影響。據科創板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自“9.24”至今,以上18個城市都先後宣佈與五大行AIC(金融資產投資公司)簽約,意向簽約基金總規模超過3300億元。
科創金融是幾大行共同發力的業務方向,簽約的AIC基金普遍聚焦在硬科技和未來產業方向上。這次在科創基金上,中行和工行又險些“撞車”。
此外,《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中行、工行、農行都打造了自身的科創金融品牌,中行此前就曾發佈科創生態夥伴計劃,落地地區與這次的母基金區域就有不少重合;農行的品牌“千帆企航”在AIC領域已經有三隻基金。
今年1月,中國銀行還發布了支持人工智能產業鏈發展行動方案,將以服務“人工智能+”產業鏈爲切入點,健全科技金融多層次服務,助力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在未來五年(2025年至2029年)爲人工智能全產業鏈各類主體提供不少於1萬億元專項綜合金融支持,其中股債合計不低於30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