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首季減少8100億 4月強勢回升 存款搬家帶來增量資金

證券時報記者 謝忠翔 劉筱攸

受債市階段性調整、季末理財回表等多因素疊加影響,銀行理財一季度末規模較年初明顯回落。

日前,銀行業理財登記託管中心發佈的《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季度報告(2025年一季度)》(以下簡稱《理財市場一季報》)顯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全市場銀行理財存續規模爲29.14萬億元,較年初下降約8100億元,其中理財公司規模較年初減少約5700億元。此外,證券時報記者此前獲得的數據顯示,規模排名前14的理財公司及其母行存續產品規模,僅今年3月單月的存續餘額就減少逾1萬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進入4月,銀行理財規模強勢回升。同時,存款搬家現象有望進一步爲銀行理財帶來增量資金。

規模回落約8100億元

《理財市場一季報》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市場共有存續產品4.06萬隻,同比增加0.67%;存續規模爲29.14萬億元,同比增加9.41%。其中,理財公司旗下理財產品存續規模佔全市場的比重達88.33%。

從環比數據來看,今年3月末全市場存續產品規模較年初有較大回落,下降約8100億元。其中,理財公司規模環比下降約5700億元,合計存續餘額爲25.74萬億元。

事實上,今年一季度規模的回落主要來自3月份:受降準降息預期延後、股債“蹺蹺板”效應、銀行賣債兌現收益、銀行迎來季末時點存款考覈等一系列因素影響。而今年1月及2月,主要理財公司的總體規模仍在增長。

記者此前獲取的數據顯示,市場規模排名前14家理財公司(及其母行管理口徑),僅今年3月的存續餘額就減少超1萬億元。

分主體來看,3月單月,僅興銀理財和華夏理財處於規模淨流入狀態,其餘12家理財公司管理規模環比均下降。而縱觀整個一季度,僅有興銀理財、華夏理財、中信理財、光大理財、民銀理財、中郵理財這6家理財公司實現了規模正增長,其餘8家理財公司規模呈現淨流出態勢。

據記者測算,產品貨架上不同類型理財產品的餘額變化,有明顯差異。據《理財市場一季報》,今年3月末,固定收益類產品存續規模爲28.33萬億元,佔全部理財產品存續規模的比例達97.22%;據測算,該類產品規模較年初下降約8200億元。

對比記者此前獲取的14家主要理財公司數據,流動性最高、收益率最低的現金類理財產品以及受債市盤整影響最大的固收純債類產品,“失血”最多。其中,現金類理財產品規模僅3月單月就下降近4000億元;非現金純債類產品餘額3月單月減少超5000億元。

據《理財市場一季報》數據,含權益資產的產品類別中,混合類理財降幅較小,權益類理財產品則明顯增長。據測算,3月末混合類產品存續規模較年初小幅下降約100億元,降至0.72萬億元;權益類產品則較年初增長約200億元,存續規模升至約800億元。

今年4月初,包括中銀理財、中郵理財、交銀理財、浦銀理財、蘇銀理財、杭銀理財在內的多家理財公司發聲,看好中國資本市場。其中,多家理財公司表示,將通過直接投資或間接方式持續增持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進一步加大資本市場投資力度。

存款搬家帶來增量資金

儘管銀行理財規模在3月末這一特殊時點出現回落,但進入4月份之後,規模便再度回升。

據中金公司研報,4月份第三週(4月14日至20日)理財規模繼續增長,環比擡升約3200億元。現金管理類、最小持有期、非現金類日開式產品和封閉式產品,分別回升400億元、1300億元、900億元和700億元。

另一個積極因素在於,近期包括多家股份行和地方中小銀行紛紛宣佈下調存款利率,由此帶來的存款搬家現象有望爲銀行理財帶來增量資金。

據證券時報記者不完全統計,4月份,全國多地農商行、村鎮銀行以及部分民營銀行,均對存款利率有不同程度下調,下調後的定期存款多數已經跌至2%以下。

對比來看,銀行理財年化收益率則有所回升。國信證券非銀分析師孔祥團隊在研報中表示,2025年3月份銀行理財規模加權平均年化收益率爲2.56%,回升明顯。4月份隨着存款迴流理財,疊加當前產品吸引力逐步提升,4月份規模有望增長約0.8萬億元至1.2萬億元。

《理財市場一季報》顯示,2025年年初的資產配置情況也表明現金及銀行存款、同業存單等資產比例出現下滑。具體來看,3月末銀行理財配置的現金及銀行存款佔比爲23.3%,較今年初下降0.5個百分點;配置同業存單佔比爲13.5%,較今年初下降0.9個百分點。

避險情緒出現階段性強化

作爲以固收資產爲主的資管產品,銀行理財仍在避險情緒升溫的市場環境中,爲投資者創造可觀的收益。

據《理財市場一季報》,2025年一季度,理財產品累計爲投資者創造收益2060億元。其中,銀行機構累計爲投資者創造收益320億元;理財公司累計爲投資者創造收益1740億元。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有理財從業人士擔憂理財負債端資金來源短期化的情況。他表示,無論從行業數據看,還是基於自身的觀察,新發理財產品的期限都在持續縮短,客戶的風險偏好也在下降,低風險等級的產品依舊是渠道主推對象。

進入4月,由於美國濫施關稅,致使全球市場不確定性上升,資產價格波動也隨之加劇,這無疑給包括銀行理財在內的專業機構增加了投資難度。當前,債市的走向受市場密切關注。

平安理財表示,美國濫施關稅及金融市場動盪所驅動的避險情緒階段性強化,爲債市行情提供了有力支撐。二季度降準降息窗口有望打開,若外部風險升級,國債收益率還有望突破前期下限,可考慮增加久期與信用債的配置。

在權益市場方面,平安理財認爲,國內股市進一步下跌的空間有限,且相對海外市場或有一定的超額收益空間,短期建議等待市場企穩,結構上關注內需發力板塊以及對美反制的受益板塊。

國信證券表示,對於銀行理財,在資產與產品端可進行如下佈局:一是開啓避險模式,優先配置存款和中短久期信用債;二是在無風險資產收益低、風險資產波動大的情況下,力推負債端成本下行;三是待波動率下降後,擇機發展多元產品體系,包括權益和跨境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