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板塊年內漲幅超15%,大股東減持套現加劇頂部擔憂
7月16日,A股銀行板塊顯著承壓。
截至收盤,29家上市銀行股價下跌,廈門銀行(601187.SH)、齊魯銀行(601665.SH)跌幅超2%,貴陽銀行(601997.SH)、渝農商行(601077.SH)跌幅居前。此番調整發生在板塊累積較大漲幅之後,市場對銀行股短期過熱的擔憂進一步升溫。
前一日,中國人壽擬清倉杭州銀行(600926.SH)的消息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若實施完畢,這家持股16年的財務投資者將徹底退出杭州銀行股東行列。
Wind 數據顯示,截至7月16日,申萬銀行指數年內累計漲幅達15.20%,42家A股上市銀行年內悉數錄得上漲,其中廈門銀行、浦發銀行(600000.SH)、青島銀行(601187.SH)等區間最大漲幅更超30%。然而,在市場情緒高漲、股價持續攀升之際,部分銀行遭大股東減持套現,引發市場對階段性頂部的擔憂。
對於後市,業內人士觀點不一。部分觀點認爲,儘管銀行業面臨淨息差收窄壓力,但整體韌性較強。加之近期政策推動保險資金強化長週期考覈,有望提升銀行股的紅利吸引力,支撐板塊後續表現。但亦有較多聲音提示短期過熱風險。他們指出,快速上漲已顯著消化銀行股的估值潛力,疊加重要股東減持等信號,短期技術性調整的可能性正在增加。
年內股東增減持分化
7月15日,杭州銀行發佈公告稱,中國人壽擬在未來三個月內通過集中競價或大宗交易方式清倉其持有的杭州銀行全部5078.94萬股股份,佔該行總股本的0.7%。此次減持系中國人壽自2021年以來的第四次減持。據業內人士分析,若此次減持完成,中國人壽在過去16年的投資中累計投資回報率預計將超過180%。
杭州銀行在公告中指出,中國人壽此次減持是基於其資產配置需求。中國人壽將根據監管政策、市場情況以及公司股價等因素決定是否實施本次減持計劃。
同樣選擇高位減持的還有長沙銀行和齊魯銀行的股東。6月23日,長沙銀行公告股東湖南三力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因自身資金規劃,擬減持不超過3700萬股原始股份,該行年內股價漲幅已達18.53%。7月13日,齊魯銀行亦披露股東重慶華宇集團計劃通過大宗交易減持6043.81萬股IPO前取得的股份,該股年內累計上漲14.03%。
當然,還有大部分上市銀行股東選擇增持。在杭州銀行股東層面,新華保險於6月10日完成對澳洲聯邦銀行所持3.3億股股權的協議受讓,斥資43.17億元晉升該行第四大股東。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年內已有12家不同類型銀行機構獲得股東加持,其中國有大型商業銀行以郵儲銀行爲代表,股份制銀行涵蓋浦發銀行、光大銀行、華夏銀行等機構,城商行則包括江蘇銀行、南京銀行、蘇州銀行等區域性銀行。
短期市場走勢有分歧
伴隨銀行板塊年內持續走強,市場對估值壓力的擔憂正逐步升溫。
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銀行股大幅上漲已顯著推升估值水平,截至7月16日,A股上市銀行平均股息率已降至3.8%左右,較去年同期的5.01%大幅收窄,處於歷史低位區間。估值中樞同步上移,中證銀行指數市盈率(PE)攀升至7.4倍,創下2018年4月以來新高。
此外,銀行基本面壓力與估值走高形成對比。2025年一季度,42家A股上市銀行合計營業收入同比下降1.72%,歸母淨利潤同比下降1.2%,行業整體呈現增收不增利態勢。值得關注的是,當季上市銀行平均淨息差約1.58%,持續運行在1.8%的行業警戒線下方,反映出傳統存貸業務盈利空間持續收窄。
方正證券近期研報指出,當前銀行板塊淨資產收益率(ROE)已跌破10%關口,主要受信貸增速放緩和淨息差持續承壓雙重拖累。
市場分歧在股價與基本面背離中持續擴大。多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經歷多輪上漲後,銀行股的估值潛力正被快速消化,當前安全邊際較年初明顯減弱。天風證券分析認爲,儘管股價表現與行業基本面存在階段性偏離,但未來投資策略更需關注邊際改善信號:負債成本優化趨勢延續、資產收益率逐步趨穩、資產質量保持韌性需更加重視。
“未來行情將更多取決於個體銀行的真實業績兌現能力。”業內人士強調,在淨息差未見實質拐點、資產質量承壓的背景下,投資者需從資產質量、業務結構等維度精挑細選,重點佈局具備差異化競爭優勢的優質銀行,避免盲目追漲。隨着估值修復動能減弱,銀行股或進入業績驗證驅動的新階段。
長期仍具備配置價值
儘管短期估值壓力引發市場擔憂,但多家機構對銀行股的長期配置價值仍持肯定態度。業內人士普遍認爲,銀行業資產質量具備持續修復空間,板塊紅利投資邏輯仍將延續。
中國人壽投資管理中心總經理肖鳳羣近日撰文強調,在當前市場環境下,高股息資產憑藉其穩定的分紅能力和低波動特徵,仍是優化投資組合的關鍵工具,對穩定淨投資收益率、平滑權益資產波動具有戰略意義。
市場對估值修復進程的認知正趨於理性。中金公司在研報中指出,銀行板塊的基本面預期穩定,銀行股息對保險等中長期資金吸引力提升。因此,對於配置型的長線資金而言,銀行股高股息與穩健屬性仍有吸引力,隨着保費收入增長,增量資金有望繼續流向銀行板塊。因此,若銀行板塊進一步調整下探,或可逢低佈局。
“銀行股全面見頂的條件並不具備,但普漲時代已經結束。”招商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廖志明指出,未來板塊將呈現“強者恆強”格局:區域優勢突出(如成都銀行)、零售轉型領先(如招商銀行)、股息率穩定(國有大行)的標的仍具配置價值;而淨息差低於1.5%、對公貸款佔比高且區域經濟承壓的銀行,可能面臨估值修復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