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龍飛馳,撰寫“春運”美好答卷
2月22日,爲期40天的2025年鐵路春運落下帷幕。春運期間,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累計發送旅客超5700萬人次,日均發送旅客約142.5萬人次,單日最高客流達184.47萬人次,三項數據均創歷史新高。(新華社)
在這場關乎數億人團圓與出行的年度大遷徙中,鐵路宛如一條鋼鐵巨龍,承載着無數人的團圓夢想,讓歸鄉與返程之路順暢溫馨,也讓春運這一獨特的中國故事,在新的一年裡續寫溫暖篇章。
高效保障,鋪就平安坦途。鐵路對春運意義重大,不僅運輸量龐大,更具備高效、安全的運輸保障能力。鐵路部門持續優化運輸組織,提升列車運行效率、縮短運行時長,助力旅客快速抵達。在安全保障上,鐵路部門把旅客安全置於首位,強化線路、車輛、設備的檢修維護,嚴格落實安全管理制度與措施,全力確保列車運行安全。
貼心服務,傳遞溫暖關懷。鐵路部門在購票、乘車等各環節融入貼心服務。購票時,爲學生、務工人員設預約功能,優化優惠票規則。車站與列車服務同樣周到,設母嬰候車室、醫療點、充足充電設施,鐵路暢行碼全覆蓋,超90%動車組提供“送餐到座”,30個鐵路樞紐站實現“外賣到車”。各地特色服務頻出,如成渝高鐵的方言服務崗、南昌局的“高鐵遛娃艙”。針對老幼病殘孕等重點旅客,各地車站設綠色通道、愛心服務檯,工作人員全程引導幫扶,讓旅客切實感受到鐵路服務的溫度。
科技賦能,帶動創新發展。鐵路12306平臺不斷升級,藉助智能客服機器人、電子發票系統等,有效抵禦“電子黃牛”,提升服務質效。車站配備智能引導系統、電子顯示屏,爲旅客清晰指引車次等信息。大數據、人工智能用於客流預測、運力調配,助力鐵路部門依據實時數據精準調整列車開行方案,科學匹配運輸能力與出行需求 。
經濟紐帶,帶動發展活力。春運期間,鐵路高效運轉,既保障旅客出行,又推動經濟發展。客運方面,人員流動激活旅遊、餐飲、購物、娛樂等行業,帶來消費熱潮。貨運方面,全力保障糧食、春耕物資、節日用品等重點物資運輸,加大發電、供暖用煤供應,穩固國民經濟運行。此外,鐵路促進區域經濟交流合作,加速人才、技術、資金等要素流通,爲經濟增長注入新活力。
2025年鐵路春運,是一場實力與溫情交織的大考,鐵路部門用行動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展望未來,隨着鐵路建設的不斷推進和服務品質的持續提升,相信鐵路將在更多人的出行中扮演重要角色,爲人們帶來更加美好的出行體驗,爲社會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肖春宵、郭毅)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