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南韓與美方談判卡關 全球貿易緊張持續升溫
美國總統川普宣稱近期有望與印度達成協議,但印度官員透露,仍面臨農業與汽車進口等歧見。(美聯社)
隨着各國希望趕在8月1日期限前與美國敲定貿易協議,知情人士透露,印度、南韓與美方的談判仍因農業進口等癥結卡關,歐盟與巴西也都準備報復美國關稅措施的計劃,全球貿易緊張可能持續升級。
印度媒體報導,印度與美國完成第五輪雙邊貿易協議談判,儘管美國總統川普宣稱近期有望與印度達成協議,但印度官員透露,仍面臨農業與汽車進口等歧見。
華府希望印度能進口美國的基因改造黃豆與玉米等作物,並擴大其他農業領域的市場準入,但遭印度農業團體堅決反對。
川普政府5月來對來自印度的乘用車與特定零組件課徵25%關稅,也持續阻礙談判。印度官員預期,未來幾周將舉行更多協商,雙方正研議在8月1日期限前先宣佈暫定的貿易協議。
美方也持續施壓要求南韓對30月齡以上美牛的進口限制、增加稻米採購量,並鬆綁對蘋果及基因改造作物(特別是馬鈴薯)的檢疫措施,引發南韓農業人士憂心。但南韓官員已暗示接受美方要求,「在這些領域,我們需要作出戰略決策」。
此外,儘管歐盟各國傾向繼續和美國協商,歐盟各國大使最快本週將開會,針對若歐美無法在期限前達成協議的報復措施方案,先行展開政治折衝。
歐盟已批准針對價值210億歐元美國商品加徵關稅的報復計劃,能夠迅速實施,也正在準備另外針對720億歐元美國產品的關稅清單,並正研擬關稅之外的其他報復工具,例如出口管制與限制美商參與公共採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