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債市資金投向更多硬科技

備受關注的債券市場“科技板”迎來重要進展。近日,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證監會聯合發佈關於支持發行科技創新債券有關事宜,隨後滬深北交易所、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分別發佈配套通知,進一步細化支持措施,引導金融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助力培育新質生產力。

市場各方積極響應,短短几日已有多家金融機構、科技型企業公告發行科技創新債券,逾200億元創新資本蓄勢待發,折射出市場需求之切。在科技創新已成爲經濟發展核心驅動力的當下,無論是大國重器還是各地“科創小龍”,從實驗室走向市場,各個階段都離不開資金活水的澆灌。可以說,資金能不能到位,是科技型企業能不能茁壯成長、新質生產力能不能加快發展的關鍵一環。

科技創新債券被賦予重望。債券資金籌集規模大、成本低、投資者多元、市場成熟度高,能夠爲科技創新領域提供更加高效、便捷、低成本的增量資金。創新推出債券市場“科技板”,從豐富發行主體、拓寬資金用途、創新風險分擔機制等多方面完善配套政策,就是要充分發揮債券市場服務科技創新能力,加快構建同科技創新相適應的科技金融體制,推動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拓主體、搭橋樑,合力破解科技型企業成長的煩惱。此次政策拓寬了發行主體範圍,明確支持金融機構、科技型企業、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和創業投資機構發行科技創新債券。發行主體的多元,“債貸股”聯動的融資體系,直接開拓了資金來源,豐富了市場融資層次,有利於精準匹配不同生命週期科技企業的融資需求,提高債券資金使用的靈活性和適配性。政策引導下,未來更多經營主體有望跑步入場,撬動金融資源向科技創新領域匯聚,爲科技型企業輸血補氣。

引長錢、促長投,做好硬科技的長跑搭檔。此前科技創新類債券大多以中短期產品爲主,較短的資金使用週期與企業較長的研發週期之間存在一定的不匹配,給部分企業帶來資金週轉壓力。此次政策明確支持發行中長期債券,發行人可靈活選擇發行方式和融資期限,創新設置債券條款,意在鼓勵向科技企業提供相對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更好適配科技創新領域資金使用特點和需求,推動債券市場資金做耐心資本,與科技創新並肩長跑。

增信用、分風險,助力更多明日之星走向市場。一直以來,債權投資天然風險規避屬性、外部增信手段不足等短板,導致一些金融機構在參與科創債時心存顧慮。此次政策對症下藥,一方面創新信用評級體系,信用評級機構可根據科技型企業及科技創新業務特點,合理設計專門的評級方法和評級符號,打破了傳統以資產、規模爲重心的評級思路,提高評級的前瞻性和區分度;另一方面完善風險分散分擔機制,支持發展信用保護工具、信用風險緩釋憑證、信用違約互換合約、擔保等業務,提升市場對科技型企業的接受度,有效識別更多好苗子進行精準滴灌,助其脫穎而出。

債券市場“科技板”政策安排的快速落地,凸顯出我國對科技創新的重視程度之高、支持力度之大。可以預期的是,隨着債券市場“科技板”揚帆起航,“債貸股保”支持科技創新的聯動效應將日益彰顯,更多科技創新的種子將享受雨露甘霖,成長爲新質生產力的廣袤森林。(作者:李華林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