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藏式車門把手」暗藏致命危險!大陸出手了 特斯拉瑟瑟發抖
隱藏式車門把手恐退出大陸車市。(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隱藏式車門把手雖設計炫酷,但暗藏操作不便、事故救援困難等風險。大陸工信部於24日發佈《汽車車門把手安全技術要求》徵求意見稿,明確規定車門外把手必須保留足夠手部操作空間。這也意味着,特斯拉等多款電動車的電動隱藏式門把手,未來可能在大陸市場被禁用。
工信部指出,每個車門應配備具「機械釋放功能」的車外門把手,設計必須確保在鎖止裝置鎖定狀態下,若發生不可逆約束裝置展開或動力電池熱事件等事故,乘客仍能透過車門外把手在不使用工具的情況下開啓非碰撞側車門。
此外,對車門把手結構與手部操作空間作出明確要求,包括「任意狀態下,車門外把手相對車身表面應具備手部操作空間,操作空間不得小於60mm×20mm×25mm」。
大陸工信部表示,這份規範新增了門把手事故後功能與操作空間要求,目的是「讓救援更快速、更方便」。目前公開徵求意見至2025年11月22日,正式標準有望於今年年底前發佈。
外界普遍解讀,隱藏式車門把手將被禁止,面臨退出汽車市場的命運。財聯社報導,特斯拉率先推出電控彈出式隱藏門把手,因美觀且具科技感、降低風阻省電,引發全球車廠跟進。今年4月,大陸汽車市場銷量前100名新能源車型中,搭載電子隱藏式門把手的比例已高達60%。
然而,隱藏式門把手的普及也暴露出高故障率與安全問題。大陸中保研汽車技術研究試驗中心碰撞測試顯示,配備電子門把手車型在側面碰撞後,車門彈出成功率僅爲67%,遠低於機械門把手的98%。另據統計,2024年因隱藏式門把手夾傷兒童手指的投訴較2023年暴增132%。
隱藏式門把手不僅造成部分用戶不知如何開門的尷尬,更嚴重的是遇到事故斷電時,乘客無法開門逃生,救援人員也難以施救,安全隱憂不容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