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天堂島嶼的妥協?庫克羣島啓動海底採礦
天堂島嶼「庫克羣島」保有純淨自然,如今面臨海底採礦的環境威脅。(圖片來源/Pexels)
庫克羣島位於南太平洋,由15個島嶼組成,擁有純淨、未被破壞的自然美景與四季宜人的氣候,近年成爲小衆旅遊的新興勝地。然而,這座遵循自然與永續理念的天堂島嶼,如今正站在海底採礦發展的關鍵十字路口,經濟利益與環境保護的衝突,成爲島民與政府亟需面對的重大挑戰。
「拉羅湯加島」爲庫克羣島最大的島嶼,也是觀光發展最成熟的地區。然而,這裡與其他熱門海島截然不同,沒有高樓大廈、高層飯店甚至沒有紅綠燈,取而代之的是壯麗景色,沿海岸線僅有低矮的度假村,而這樣的景觀背後,蘊含着文化與法律的保護。1965 年,庫克羣島首任總理阿爾伯特·亨利 (Albert Henry) 制定法律,禁止建築物高於椰子樹,並規定只有庫克羣島人可以擁有土地,以避免大型企業過度開發,保護島嶼獨特的自然與文化資源。
庫克羣島的居民長期堅持永續理念,不讓家園淪爲過度商業化的旅遊城市。他們依循傳統的「Ra'ui」 系統,在特定時期不能進入特地地點,以保護糧食與海洋資源。在當地夜市,料理多采用當地食材,且遊客可以借用重複性餐具和水杯,減少塑膠浪費,實踐永續飲食。
然而,永續和經濟往往存在矛盾,庫克羣島居民依靠大海維生,並以此發展觀光業。庫克羣島深海中,富有經濟價值的金屬結核,包含鈷、鎳和錳,可以用於製造電池。庫克羣島海底礦產管理局估計,其水域中擁有超過120億溼噸 (wet tonnes)的多金屬結核,海底採礦可能爲小島帶來第2大經濟來源。
現任總理馬克·布朗(Mark Brown) 支持海底採礦,並已向3家公司發放勘探許可。反對者則指出,這片海域是全球少數尚未破壞的生態資源,採礦可能造成巨大且未知的環境影響,針對這塊海域天堂,應該進行更多生態研究而非開發。
2025 年,庫克羣島政府分別與中國、美國合作,啓動海底礦產開發與研究計劃。對於與美國的合作,庫克羣島政府透過聲明表示,「兩國同意進一步合作,負責任地管理海牀礦藏,並致力於科學進展、共同繁榮、經濟自立及環境管理。」
對於小島國而言,經濟發展是必經的改革之路,但自然資源同樣是最珍貴的資產。維持千年的天堂,庫克羣島正面臨其歷史上最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