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港股IPO:麥濟生物、奧克斯電氣、摯達科技3家遞表,維立志博啓動招股

據港交所披露,上週(7月14日至7月20日)共有3家公司遞表,暫無公司通過聆訊;另有1家公司招股,暫無新股上市。

3家公司遞表

1)湖南麥濟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麥濟生物”)

7月14日,麥濟生物向港交所主板遞表,中金公司擔任其獨家保薦人。

據招股書介紹,麥濟生物是一家處於註冊臨牀階段的生物製藥公司,專注於發現、開發及商業化創新生物製劑,以解決有關過敏性及自身免疫疾病以及其他炎症與免疫性疾病方面尚未滿足的醫療需求。自2016年成立以來,公司已自主研發並建立一條由八款創新候選產品組成的強大管線,包括核心產品MG-K10、關鍵產品MG-014及MG-013,以及五款其他候選產品。麥濟生物的核心產品MG-K10是一種潛在同類最佳、自主研發、處於註冊臨牀階段的長效抗IL-4Rα抗體,目前正針對特應性皮炎及哮喘等八種適應症進行或計劃進行臨牀試驗。

業績方面,2023年、2024年及2025年前三個月,麥濟生物的營業收入分別爲人民幣872.2萬、2.4萬和0元,相應的研發開支爲1.66億、1.50億和0.24億元。相應的淨虧損分別爲人民幣2.53億、1.78億和0.27億元。

2)奧克斯電氣有限公司(簡稱“奧克斯電氣”)

7月17日,奧克斯電氣向港交所主板遞表,中金公司擔任其獨家保薦人。

據招股書介紹,奧克斯電氣成立於1994年,總部位於浙江寧波,是全球前五大空調提供商之一,集家用和中央空調設計、研發、生產、銷售及服務於一體。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2024年按照銷量來計算,奧克斯是全球第五大空調提供商,市場份額爲7.1%。

業績方面,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奧克斯電氣營收分別爲195.28億元、248.32億元、297.59億元、93.52億元;期內利潤分別爲14.42億元、24.87億元、29.1億元、9.25億元。

3)上海摯達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摯達科技”)

7月18日,摯達科技向港交所主板遞表,申萬宏源香港擔任其獨家保薦人。

據招股書介紹,摯達科技成立於2010年,主要從事電動汽車充電樁的銷售,以及充電樁的安裝和售後服務。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按於往績記錄期間家用電動汽車充電樁的銷量計,公司高居全球首位,全球市場份額約9.0%,中國市場份額約13.6%。而按於往績記錄期間家用電動汽車充電樁的銷售額計,公司位列全球第四,市場份額約5.7%,在中國排名第一,市場份額10.3%。

業績方面,2022年至2024年度;2024年以及2025年截至3月31日止三個月,摯達科技實現收入分別約爲6.97億元、6.71億元、5.93億元;1.56億元、2.17億元人民幣;同期虧損分別爲2514.7萬元、5811.6萬元、約2.36億元;3150萬元、1707.8萬元人民幣。

暫無公司通過聆訊

1家公司招股

1)維立志博-B(09887.HK):於2025年7月17日至2025年7月22日招股,該公司擬全球發售3205.44萬股H股,其中,香港發售佔10%,國際發售佔90%。每股發售股份31.6港元-35.0港元,每手100股,預期H股將於2025年7月25日(星期五)開始在聯交所買賣。

基石投資者方面,維立志博本次總計引入9位基石投資者,累計認購6900萬美元(約5.416億港元)——其中,高毅、TruMed和OrbiMed分別認購1000萬美元,騰訊認購800萬美元,易方達基金認購700萬美元,Foresight Funds認購500萬美元,Sage Partners認購400萬美元,現有股東正心谷資本和漢康資本分別認購1300美元和200萬美元。

暫無新股上市

上週重要港股資訊

1)IPO融資額同比增近七倍 外資涌入港股基石投資

據經濟參考報報道,港股市場IPO浪潮涌動。Wind數據統計顯示,2025年上半年,港股一級市場股權融資(包含IPO與再融資)金額爲2504億港元,較去年同期融資金額大幅上升318%。在IPO市場,2025年上半年共有43家企業在港交所主板成功上市,較去年同期的30家上升43%;IPO募集金額爲1067億港元,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688%,其中最大IPO項目爲寧德時代H股,上市募資金額爲410億港元。在再融資市場,募集金額合計1437億港元,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210%,最大兩個再融資項目分別爲比亞迪股份(435億港元)和小米集團(426億港元)。

數據還顯示,目前已經遞交申請在香港上市的企業超過200家,涵蓋的企業來自不同行業,包括製造業、零售、消費品及服務等傳統行業,也有來自生物科技、醫療和醫藥、人工智能、信息科技及電信服務等新經濟行業。普華永道則預計,2025年下半年港股IPO市場有望繼續保持升勢,全年將有90至100家企業於香港上市,籌資金額可望超過2000億港元。信息科技及電信服務、醫療和醫藥、以及零售、消費品及服務相關的行業板塊將會是市場焦點。

本輪港股IPO浪潮中,大量外資機構成爲了基石投資者,顯示出全球資本對於中國資產的青睞。申萬宏源的研究顯示,外資正在從港股IPO的基石投資者途徑大量流入中國資產,外資基石投資者的投資金額和投資佔比大幅上升。截至2025年6月30日,2025年在中國香港市場IPO上市的公司中,基石投資者佔45.2%,2023、2024年該數字分別爲33.2%和31.0%。其中,2023年、2024年、2025年上半年,外資基石投資者佔全部基石投資者佔比分別約爲41.6%、40.4%、59.3%,合計投資金額分別約爲64億港元、110億港元、286億港元,呈現出大幅上升態勢。從資金來源結構來看,當前港股基石投資者中的外資主要來自英國、美國和新加坡的國際資產管理機構,也包括中東主權基金和東南亞家族辦公室等。

2)33年慣例有望改寫 港股“T+1”結算改革或使資金週轉率提升20%

據上海證券報報道,在港股市場持續復甦之際,港交所刊發了有關縮短港股現貨市場結算週期的討論文件。業內人士解讀稱,港股延續了33年的“T+2”結算週期,有望轉向“T+1”。

港交所預計,到2027年底,全球股票市場88%的交易將採用“T+1”或“T+0”結算週期。

港股實行的是“T+0”交易制度,但結算交割制度自1992年以來一直實行的是“T+2”。業內人士表示,若將結算時間縮短至“T+1”,投資者可以“今天交易,明天即可收到現金或完成付款”。

業內人士表示,由以往的“T+2”收縮至“T+1”,不僅是推進工具性的機制創新,更是推動港股市場與國際市場接軌。

“時間就是金錢,‘T+1’結算將使市場基礎設施更具韌性。”星漢資產管理行政總裁王榮昆認爲,參考美國市場經驗,“T+1”改革可使資金週轉率提升約20%。

中國銀河策略首席分析師楊超認爲,“T+1”結算顯著縮短了資金從交易至到賬過程中的沉澱時間,從根本上提升了資金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