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員質疑「美濃大峽谷」僅移送4案 高市府:8案全數送司法偵辦
美濃大峽谷遭回填廢棄物,橋頭地檢署檢察官帶隊開挖釐清廢棄物填埋狀況,發現黑色污泥夾雜紅磚。聯合報系資料照/記者巫鴻瑋攝影
國民黨高雄市議員陳美雅今天質詢指出,衛星航照拍出8處疑似「美濃大峽谷」案場,卻僅移送4案,質疑市府包庇怠惰。市府地政局迴應表示,8案皆已移送司法機關偵辦,並啓動密集巡查機制。
陳美雅今天在議會質詢指出,地政局透過衛星航照發現在美濃地區共有8處疑似非法挖填、破壞地貌的案場,情形類似「美濃大峽谷」;但目前僅有4處案場移送相關單位,令外界懷疑是否有包庇特定業者的情況。
陳美雅說,既然拍到了,就應該全面處理,地政局是土地管理機關,應該主動公開所有航照結果與稽查、開罰進度。這些違法挖填行爲不僅破壞自然地貌,更可能影響水土保持與公共安全。若市府放任不查,將讓非法業者有恃無恐。
地政局迴應表示,美濃新吉洋地區涉及非都市土地盜採土石非法挖填,市府已依相關法令最高罰鍰金額裁處,並且8案皆已移送司法機關偵辦。爲防止不法集團違反盜採及趁機回填廢棄物,市府已啓動密集巡查機制。
地政局表示,市府除每週定期勘查盜採坑洞外,並在美濃、六龜、杉林、旗山等盜採熱區擴大巡查,一旦發現黑網圍籬等非農業設施,將立即強制拆除,從源頭監管查緝,杜絕農地盜採土石違法行爲。
此外,爲健全營建餘土處理機制,市府工務局發佈新聞稿表示,市府正推動設置公辦土資場,除可處理公部門工程產出之土石方,亦規劃兼收民間工程餘土,同時研擬修法,建立低漥地合法填埋申請制度,以提升剩餘土石方的去化效率。
中期規劃則將與中央密切協調,研議開放高雄港區填築利用,並鼓勵民間業者投入填埋型土資場設置。長期策略部分,將依高雄市營建餘土實際產出與去化狀況,採滾動式檢討與修正機制,確保兼顧產業發展、施工需求與環境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