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密室審訊」沈慶京頻惹議 北檢:到法庭上說
▲沈慶京指控檢察官到醫院逼他咬出柯文哲,引發「密室審訊」爭議。(資料照/記者林敬旻攝)
記者劉昌鬆/臺北報導
臺北地檢署起訴民衆黨前主席柯文哲涉京華城貪污收賄,被指爲行賄者的威京集團主席沈慶京在法庭上指控,檢察官趁他戒護就醫時,到醫院逼他咬出柯文哲,民衆黨質疑是「密室審訊」,北檢2度澄清赴醫是爲「視察」,但19日傳出醫院公文顯示,檢察官曾發函確認是否可以「訊問」,對此,北檢20日表示,相關函文都已隨起訴卷證送法院審理,任何爭議都可到法庭上提出,不用在庭外模糊焦點。
北檢在2024年12月26日起訴京華城案後,柯文哲、沈慶京等在押被告隨即由法院開庭審理是否羈押,沈慶京的律師當時首度指出沈慶京在臺北醫院住院時,檢察官林俊言前往病房「聊天」,在得知沈慶京是軍人子弟、希望能統一大陸之後,檢察官說:「你們中國人就是這種想法」。
沈慶京本人也在後續幾次開庭中,提到檢察官以公司要被抽銀根等言語,逼他咬出柯文哲;民衆黨則在3月間開始,質疑檢察官到醫院對沈慶京「密室訊問」、「濫權逼供」、「淪政治打手」。
北檢因此2度發出聲明,先是澄清2024年10月11日下午前往醫院實施視察,並非對沈告進行偵訊,但在視察結束前,因沈要求檢察官記錄,所以檢察官在3名律師在場時,進行全程錄音錄影訊問,並請沈與律師在筆錄上簽名附卷;第2分聲明再提到,檢察官另外在10月14日前往醫院視察,並在23日將視察情形通知法院。
北檢說明並未平息爭議,反而在檢察體系內引起討論,19日晚間,有媒體刊登臺北醫院的收、發公文,指出北檢前往醫院的目的是要「訊問」,與過去聲明所稱的「視察」不同。
爲此,北檢除強調發函醫院的公文是要確認沈慶京身心狀況,是否適合訊問,與檢察官親自前往視察瞭解,並無扞格。至於檢察官的偵查作爲及相關函文資料,皆已附在本案偵查卷證移送法院審理。因此,任何程序或實體之爭議,均應理性於法院審理程序中具體主張,由法院依法審酌判斷。而非於法庭外爭執,模糊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