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生擴招風波!陳培哲批教育部長手段獨裁、未利益迴避
臺大醫學院教授、中研院院士陳培哲。(本報資料照)
上週五突然傳出教育部同意清華大學、中興大學與中山大學3校學士後醫學系,將原屬公費生改爲自費一般生,且計劃自115學年度起,招生名額由原本每校23人增至35人,引起醫界強力反彈。衛福部更公開表示,強調從未與教育部達成共識。外界好奇中間到底發生什麼事?對此,臺大醫學院教授、中研院院士陳培哲直言,問題根源在於教育部長鄭英耀沒有利益迴避,且黑箱作業、手段獨裁,纔會導致事態演變至如此難堪。
教育部單方面宣佈擴招醫學生,引發軒然大波。過程中,衛福部官員公開要求教育部交代擴招的105人是如何計算出來的,醫界連日來更是批評聲浪不斷。面對僵局遲遲無法化解,最終由行政院長卓榮泰在週一出面召開協調會,邀集兩部會溝通,定調醫學系招生名額仍維持1300名,包含軍費生在內,亦即現況不變。
至於教育部當初爲何決議擴招?陳培哲指出,國家衛生研究院羣體健康科學研究所熊昭早在2019年即透過研究發現,若全國醫學生招生人數維持在1300名,至2030年將會出現供過於求的狀況。教育部卻仍在此時宣佈擴招,顯然未參考醫療人力需求研究,也未採納衛福部意見,「單方面宣佈根本是黑箱作業,手段就是獨裁!」
他也強調,目前西醫師的供給早已大於需求,除非出現兩種特殊情境:一是區域醫院大量增加;二是制度變革導致人力重分配。但實際情況是,區域醫院正逐年減少,因此這兩種情境根本不切實際。
陳培哲認爲,鄭英耀堅持3校學士後醫學系公費生轉爲一般自費生,未注意利益迴避,畢竟他出身中山大學校長,任內強力推動成立學士後醫學系。如今3校配合衛福部「重點科別培育公費醫師制度」提出申設學士後醫學系的計劃即將結束,想必鄭英耀擔憂這些原本公費名額的醫學生未來何去何從,但相關問題本可與衛福部協商解決,教育部卻處理得如此粗糙,確實存在問題。
他最後指出,跨部會協調多由行政院政務委員負責,這回卻鬧到行政院長卓榮泰親自出面協調,實屬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