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大學取回招生名額僅2%「變實質減招」 還有3萬寄存教育部
▲根據教育部統計,115學年大學寄存招生名額取回208名,創下6年來新高。(圖/記者許敏溶攝)
記者許敏溶/臺北報導
根據教育部110至115學年統計資料,大專校院6年來共取回830名寄存招生名額,其中115學年爲208名,創下6年來新高,但目前仍有約3萬寄存名額,取回佔比不到3%,變成實質減招。教育部表示,取回名額需評估招生情形並衡酌因應政策或人才培育計劃專班需求等因素,且經教育部覈定,但受少子化影響,學校申請取回招生名額比例偏低。
教育部從103學年推出寄存名額制度,大專校院可根據自身招生狀況評估申請寄存減招名額,名額暫時寄存在教育部,學校招生狀況好轉或想調整招生時再取回。
根據教育部最新統計,115學年一般大學取回208名寄存名額,創下6年來新高,其中4所私校取回169名、公立2校取回39名,雙雙寫下6年來新高。若統計110至115學年,所有大專校院共從教育部取回830名,其中一般大學取回524名,佔比超過一半,高於技專校院的306名,830名額中,一般私立大學取回佔45%最多。
不過,在技專校院部分,近兩年(114至115學年)沒有任何學校取回寄存名額,和一般大學兩年取回334名寄存名額形成強烈對比。若比較近6年統計,一般大學共取回524名,也遠高於技專校院的306名,最明顯差異在私立部分,私立技專校院6年取回306名,低於一般私立大學377名。
▲根據教育部統計,115學年大專校院取回208個寄存招生名額,創下6年來新高。(圖/教育部提供)
雖然今年各大專校院取回208名創下6年新高,且累計取回830名,但根據教育部統計,所有大專校院寄存在教育部的招生名額仍高於3萬名,取回名額佔總寄存名額不到3%,變成大學實質減招,也凸顯大學在少子化海嘯下的招生困境。
教育部指出,爲強化學校自我調控責任,建立內部招生名額彈性調整機制,教育部鼓勵學校自行評估申請主動調減(寄存)招生名額,確保招生名額分配符合學校招生現況。而學校申請主動寄存名額回覆,尚需評估招生情形並衡酌因應政策或人才培育計劃專班需求等因素,經過教育部覈定後始得回覆。但由於少子女化趨勢依舊,部分學校仍有招生缺額情況,導致學校申請取回招生名額比例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