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爲閃到腰竟變「骨折」!醫:骨質疏鬆害的
長期背痛的年長女患者,經診斷爲多處椎體壓迫性骨折。(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嘉義市聖馬爾定醫院骨科醫師黃立人說明嚴重骨鬆會導致椎體壓迫性骨折。(聖馬醫院提供/廖素慧嘉市傳真)
嘉義市聖馬爾定醫院骨科醫師黃立人說明年長女性易患骨鬆致椎體壓迫性骨折。(聖馬醫院提供/廖素慧嘉市傳真)
嘉義市聖馬爾定醫院1周內收治3位長期背痛的年長女患者,經診斷爲多處椎體壓迫性骨折,3人都嚴重骨質疏鬆,卻誤以爲是肌肉拉傷或退化性腰背痛,骨科醫師黃立人以「飛梭椎體成形術」治療,改善疼痛,提醒延緩骨疏要適度曬太陽、補充鈣質與維生素D、維持規律運動。
78歲陳姓婦人3個月前出車禍導致下背疼痛,當時診斷爲背部挫傷,以爲是閃到腰,服藥卻未見好轉,也尋求傳統整脊療法,最近疼痛加劇,X光檢查出第2腰椎嚴重壓迫性骨折,再以核磁共振(MRI)檢查,第8與第10胸椎也骨折,以「飛梭椎體成形術」治療後,疼痛改善。
黃立人說,短短一週內就收治3位長期背痛的70歲以上女性患者,皆嚴重骨鬆,經精密影像檢查才揭露多處椎體壓迫性骨折的真相。
黃立人表示,脊椎支撐人體,胸腰椎更承擔上半身重量,是骨質疏鬆壓迫性骨折最常見的部位,而女性停經後荷爾蒙變化、肌力下降與平衡感變差,容易跌倒受傷,形成惡性循環。
輕度壓迫性骨折可保守治療,如臥牀休息、止痛藥物與骨質補充,但嚴重疼痛或多節骨折,建議以「椎體成形術」(俗稱灌骨漿手術)治療,能快速穩定骨骼、緩解疼痛、促進恢復,縮短臥牀時間。
健保今年大幅放寬骨鬆藥物給付標準,包括骨密度T值≦-2.5,合併糖尿病、類風溼性關節炎或長期使用類固醇等高風險因子者,可提早治療。
黃立人建議,年長者若有不明原因背痛、變矮或姿勢改變等症狀,宜及早接受骨密度檢查,注重均衡飲食、適度曬太陽、補充鈣質與維生素D,維持規律運動,以強化骨質與肌力,減少骨折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