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只吃一餐 死亡風險增30% 過午不食不等於長壽
過午不食無法幫助減重、延壽。(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過午不食有助減重、延壽?醫師黃軒指出,不少人以爲這樣的飲食習慣很養生,但其實並非人人適合。醫學研究發現,一天只吃一餐會讓死亡風險上升30%,長時間不進食、下一餐爆食的飲食型態,還會造成血糖大幅波動,增加糖尿病、心臟病風險尤其55歲後更可能陷入營養不良、肌少症的惡性循環。
重症醫師黃軒在臉書粉專指出,過午不食最早是佛教戒律之一,出發點是修行清淨,避免沉迷飲食、保持清心,而非醫學保健。不少人誤以爲下午不進食能減肥、延壽,但醫學研究顯示,這樣的做法風險大於好處。
黃軒指出,美國一項針對2.4萬名成年人的研究發現,若一天只吃一餐,死亡風險會上升30%,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上升83%;若不吃早餐,死亡風險會上升40%;不吃午餐,死亡風險上升12%;不吃晚餐,死亡風險會上升16%。
黃軒表示,長時間不進食會造成血糖大幅波動,導致頭暈、心悸,甚至低血糖,若下一餐暴食,還會加重腸胃負擔,增加糖尿病、心臟病風險。尤其55歲後,本來就容易有營養不良、肌少症的情形,若再實行過午不食或過度限制飲食,就會陷入營養不良導致肌少症、跌倒骨折、免疫力下降、貧血的惡性循環。
黃軒建議,正確的養生要做到的是控制熱量,而非餓肚子,關鍵是選擇全谷、蔬果、優質蛋白,若是糖尿病、高血壓患者,更應避免過度斷食,「均衡飲食、定時定量」纔是正確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