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風險增 及早佈局退休不愁
南山人壽商品研發副總經理遊乃穎。(南山人壽提供╱洪凱音臺北傳真)
國發會推估臺灣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率,今年將超過20%,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隨着預期壽命延長,國人除了要應對「疾病」與「長照」風險外,活得比預期還久的「長壽風險」也成爲民衆必須審慎思考的新課題,呼籲應及早展開保險與財務的規畫,爲自己打造穩健、安心的退休生活。
財務規畫可分幾個面向思考,包括退休金流、風險管理規畫,透過建立合適的資產配置,尤其平均壽命延長,應以縮短「想要退休」與「能夠退休」的現實差距。
針對不同族羣,提供不同的保障規畫建議;首先,剛出社會的「年輕族羣」,應以先建立基礎保障爲目標,年輕優勢還能降低繳費壓力;在健康風險相對較低的時期,先規畫意外及醫療保障,並可以採終身搭配定期,拉高保障;在壽險規畫上,如果年輕族羣資金有限,可選擇10年、20年、30年等繳費年期來支付健康險或壽險商品,透過拉長繳費年期,降低繳費壓力。
第二類族羣爲「三明治族羣」,應以加強家庭責任與醫療保障爲目標;除可檢視家庭責任(如家人生活費、子女教育費等),來準備足夠的保障外,強化壽險保障額度外,亦可透過一年期的定期壽險設計,提高責任重大期的保障額度。此外,更要留意自身的醫療保障是否足夠,提高重大疾病及住院醫療險及長照險的保障額度。
第三類族羣爲「樂齡族羣」,以穩定現金流與資產傳承規畫爲目標;假設想在退休後,維持一定的生活品質,建議善用保險商品打造穩定的現金流,如透過還本終身壽險每年領取生存還本保險金,作爲退休後的日常開銷之用;同時,可透過期繳保障型商品,做好傳承規畫、併兼顧資產穩健成長。
此外,年長者最怕跌倒或受傷後恢復期較長,可考慮補足意外險,並建議要找續保年齡可拉得比較高的商品;針對疾病風險,建議可以加強癌症一次給付保障,並透過實支實付型商品,減輕醫療支出的負擔。
百歲人生不再是夢想,站在保險與風險管理角度上思考,愈早準備,則愈能掌握自主權,且效果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