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碰甜食 50歲男午餐天天吃一物 慘罹嚴重糖尿病
坊間便當多采高油高鹽烹調,且飯量多、菜量少,長期食用可能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風險。(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很多人會吃便當來打發一餐。家醫科醫師李唐越分享有位50歲男子,雖不吃甜食,但中午都會吃2個便當,先前因爲體重掉了10公斤就醫,才知已罹患嚴重糖尿病,而其罹病原因,恐與便當脫不了關係,他並指除了便當外,炒飯、炒麪等外食,也都隱藏着「爆糖危機」。
李唐越在其任職的診所YouTube頻道發出影片指出,臺灣約每3個人就有一人血糖過高,其中飲食佔了7成以上因素,尤其是現代人外食比例高,很容易吃進過多精緻澱粉,加上蔬菜、水果攝取不足,都會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風險。
李唐越指出,上述50歲男子是名工人,體力活動量大,很容易肚子餓,因此他的午餐都是吃2個便當,不是焢肉就是雞腿,但在沒有節食情況下,突然在短短3個月內,瘦了10公斤,這讓他的太太非常憂心,因此陪同他來就醫。
李唐越指出,經安排抽血等檢查,男子糖化血色素高達11%,遠高於正常值上限的5.6%,空腹血糖值爲260 mg/Dl(正常值應小於100mg/dl),確診爲嚴重糖尿病,但男子得知罹病後很驚訝,認爲自己不碰甜食或手搖飲,怎麼還會得糖尿病?
李唐越指出,其實除了甜食以外,長期食用過量的米飯、麪食等精緻澱粉,也都會促使血糖上升,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尤其是便當、炒飯、炒麪等外食,多采高鹽、高油烹調,澱粉多、菜很少,個個都是爆糖地雷。
李唐越指出,有些人或許認爲便當有飯、有肉又有配菜,不是營養均衡嗎?其實很多便當的配菜,例如玉米也是澱粉,即使有放青菜,量也只有一點點,加上白飯量太多,營養並不均衡。
國健署表示,糖尿病是複雜性慢性疾病,多吃、多喝、多尿與體重減輕爲其典型高血糖症狀,若有上述情況,建議應就醫接受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