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北疆師範院校的鄉村教育“造血工程”

牡丹江師範學院小學教育專業大三學生竇琳程從大一下學期開始,就“迷”上了去北安小學(牡丹江郊區的一所鄉村小學——記者注)做志願服務,爲孩子們上科普課。截至目前,他已經去了六七十次。

“這種感覺很奇妙。和孩子們相處,不論有多少煩惱都會被他們的笑聲化解。”竇琳程說。

今年暑假,竇琳程決定不回老家。“我想去一些教育機構或小學,再鍛鍊一下教學能力。”他計劃9月開學時,爲北安小學的孩子帶去紅色文化課程。

“鄉村教育+志願服務”是牡丹江師範學院幾十年來堅持的一大特色。該校團委提供的數據顯示,2024年、2025年學校參與鄉村教育志願服務的大學生接近1500人,受益兒童超2500人。48所學校成爲該校實踐基地,其中多數爲農村學校。

該校副院長張冰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們一直關注鄉村教育,這是我們幾十年來結合學科發展一直堅持的方向。”

師範生找到人生座標

化學專業大三學生田力元大一入學就開始報名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類志願服務活動。其中,她對去樺林鎮中心校支教印象深刻。

當時,一名小女孩朗誦時總覺得自己表現不好,反覆重來多次,情緒十分低落,“自己給自己氣哭了”。

田力元覺得小女孩跟自己很像,她小時候也很要強。“我跟她分享了自己的故事,什麼事情都想做到極致反而容易失敗。我慢慢引導她,不要永遠把自己繃得那麼緊,也不要一點出錯的機會都不給自己。”

後來,這個小女孩表現得非常好。“她是有實力的,只要調整好心態,就能拿出正常水平。”

田力元覺得自己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這就是一個老師的成就感吧”。

學前教育專業大三學生樸浩男,大一學的是朝鮮語。因爲喜歡當老師,他決定轉專業。“我渴望瞭解兒童早期發展的需求,希望幫助孩子們在人生起點獲得更全面的關愛和支持。”他說。

在某小學,樸浩男遇到的一個孩子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她當時可能受到了校園欺凌。大家都嘲笑她,不跟她玩兒,還欺負她”。

樸浩男深入瞭解後發現,小女孩的媽媽去世了。後來,他主動添加小女孩的微信,經常跟她聊天,並分享自己的故事,“我希望改變她的心態”。

兩年的微信溝通,樸浩男成了小女孩的“樹洞”。“我能感受到,她越來越開朗了,現在願意主動跟我說話了,以前都是我找她。”他說。

志願服務活動讓在校生感受到了鄉村教育的價值,這也成爲他們走向教書育人一線的動力。“一屆又一屆學生投身鄉村教育志願服務活動,這會在他們內心埋下一顆種子——鄉村孩子需要被關注。”牡丹江師範學院團委副書記趙薇告訴記者,“我們培養的教育工作者應該有一份赤誠之心。”

生物科學專業畢業生石金鑫目前在哈爾濱市第三十七中學校任教,是一名生物教師,也是班主任。她很感謝大學4年參加的各類志願服務活動。她工作的學校位於城鄉接合部,學生以留守兒童爲主,還有不少來自單親家庭。

工作一年來,雖然遇到不少問題,但石金鑫沒有退縮過,“因爲有經驗,這都是大學4年參加志願活動積累的”。

在志願服務中重新審視鄉村教育

記者採訪時發現,這些參與志願服務的大學生除了收穫滿滿成就感,也在審視即將從事的鄉村教育。

田力元覺得,鄉村教師在教學時必須考慮學生家庭條件,“比如,在城市當繪畫老師,我可以讓學生準備水彩筆和國畫筆,但在農村不行”。

參加活動間隙,田力元喜歡入戶走訪。“很多孩子的父母在外打工,還有一些孩子來自單親家庭。鄉村老師要有更多的耐心、細心、責任心和包容心,不光要關注孩子的成績,還要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

樸浩男和同學通過問卷調查分析發現,在鄉村學校,大部分人不重視校園欺凌。一些學校雖然表面上控制住了校園欺凌,不會發生肢體衝突,但語言欺凌、拉幫結派欺凌仍頻發。

“一方面,需要孩子勇敢站出來,說明自己遇到的欺凌;另一方面,鄉村老師要轉變觀念,欺凌不僅包括打架,有時語言上的欺凌,可能更傷人。”樸浩男說。

已在牡丹江師範學院工作35年的張冰,長期關注鄉村教育。她覺得,現在農村不缺老師,“缺高水平師資”。前不久,她去寧安市一所鄉鎮學校調研。這所學校從小學到初中,有72名孩子、68名老師,師生比接近1∶1。

“鄉村學校面臨的一個現實情況是生源在減少,年輕的高水平教師也在減少。考慮到孩子就近上學,有些學校不能盲目撤併。我一直呼籲進一步提高鄉村教師待遇,讓他們不用爲生計發愁,安心留在一線教書。”張冰說。

多名受訪學生告訴記者,他們服務的學校雖然位於農村,但學校基礎設施並不差,“像新媒體白板等設備,該有的都有,但使用情況並不好”。

音樂表演專業大三學生耿振溥說,他服務的一所鄉村學校,有陶笛、竹笛、古箏、琵琶、吉他等樂器,但一直放在倉庫裡,感覺沒用過幾次。

耿振溥還分享了一個細節,他在倉庫裡拿起一個類似口風琴的樂器,塑料邊緣已褪色,一碰就碎。後來,他了解到,這所學校只有一名音樂老師,對樂器也不熟悉。

但孩子們對音樂的喜愛,超乎耿振溥想象。有時早上第一節課是音樂課,耿振溥還在吃早飯,孩子們已經整整齊齊坐在教室裡了。當大家看到樂器時,“蹦蹦跳跳,非常亢奮”。

“我們內部常說自己是‘北疆國門師範大學’,這也暗含了我們的使命。每年畢業生中有一半留在黑龍江,其中相當一部分投身鄉村教育,18個邊境縣都有我們的學生。我們希望通過志願服務活動,培養更多紮根鄉村教育的學生。”牡丹江師範學院院長叢喜權說。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