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思維遭“靈魂拷問”:是否真硬核?
近日,中國證券業協會披露了2025年第二批首發(IPO)現場檢查名單,來自浙江省的"小巨人"企業易思維(杭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易思維"或"公司")赫然在列,引發多方關注。
財報顯示,近兩年易思維的淨利潤猛增,但卻也引發了市場對其盈利主要依賴政府補貼的質疑。此外易思維還存在應收賬款高企、業務主要集中在汽車製造行業、存貨在流動資產中佔比較高等問題。
最終,易思維能否通過IPO現場檢查,併成功在科創板上市,還有待觀察。
高校老師南下杭州創業
易思維算是北方高校老師南下創業的樣本。
公開資料顯示,易思維是由郭寅聯合其"大學校友團"發起成立。下海經商之前,郭寅是一位學霸,還曾在兩家北方高校任職。
據瞭解,郭寅出生於1986年3月,擁有天津大學博士研究生學歷,曾任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博士後、助理研究員。隨後,郭寅又在天津大學擔任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的講師、碩士研究生導師。
2016年6月,"三十而立"的郭寅創立了天津易思維。但公司現在衝刺IPO時,卻是一家杭州企業,這中間又有怎樣的故事呢?
據《人民網》浙江頻道報道,"十四五"之初,杭州市濱江區就謀定機器視覺領域,提出培育以視覺識別爲主體的人工智能產業,並在全國招攬相關企業入駐。
同時,天津易思維也遇到了難題,"當時企業正值A輪融資關鍵節點,遇到了招人難題,在當地很難招到合適的人才",郭寅對《人民網》浙江頻道表示。
隨後,郭寅將眼光放到了長三角。"長三角是我國汽車產業鏈最完整、技術最前沿的區域,到那裡去,或許就能離客戶、市場、人才更近一點"。
於是,杭州濱江區與郭寅一拍即合,天津易思維"南遷"。
2017年12月,郭寅與同樣來自天津大學的尹仕斌、莊洵、郭磊等幾位校友在杭州發起成立了易思維。天津易思維成了新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此外,易思維的財務負責人、董事會秘書崔鵬飛同樣畢業於天津大學。
隨着公司落戶杭州,易思維的融資也紛至沓來。
2018年7月,易思維完成A輪融資,投資方爲國投創業。2021年至2023年,易思維又完成了3輪融資,投資方包括方廣資本領投,銀杏谷資本、海邦投資、杭州高新投、維科集團、海邦灃華等。其中,方廣資本、銀杏谷資本兩次"加註"。
不過據股權變動信息顯示,易思維最早的投資方國投創業在IPO前已經清倉離場。而在IPO前,郭寅通過多次減持股份,累計套現約7500萬元。截至《招股書》披露日,郭寅通過直接及間接方式合計持有易思維56.13%的股份。
盈利主要靠政府扶持?
《招股書》顯示,易思維專注於汽車製造機器視覺設備的研發、生產及銷售,爲汽車整車及零部件製造過程的各工藝環節提供機器視覺解決方案。
拿到融資後,易思維接連進行了兩起併購,助力公司發展。
2020年1月,易思維完成了對德國EHR公司的股權收購。據瞭解,EHR是一家專注於汽車行業焊縫質量檢測的工業視覺公司,其自主研發的焊縫缺陷檢測系統可實現對多種焊接方式進行表面質量在線檢測,相關產品被廣泛應用於大衆、戴姆勒、海斯坦普等整車廠及汽車零部件供應商。
易思維表示,通過此次收購,公司不僅豐富了在工業生產質量檢測領域的產品線,還藉助EHR在歐洲市場的深耕與佈局,開啓了全球化戰略佈局。
2022年,易思維併購了杭州禹奕。據瞭解,杭州禹奕是一家專注於自動化"檢測+磨拋"整體解決方案的公司。併購杭州禹奕,能與易思維現有業務進行協同。
經過近十年發展,易思維成了國內汽車製造視覺行業的龍頭企業。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統計,2024年易思維在中國汽車製造、汽車整車製造機器視覺產品兩個領域的市佔率分別爲13.7%和22.5%,均位相關行業的第一位。
與從同時,易思維的營收、淨利潤也是節節高升。財報顯示,2022年至2024年(下稱"報告期內"),易思維的營收分別爲2.23億元、3.55億元、3.92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爲640萬元、6104萬元、8546萬元。
可以看到,易思維近兩年的淨利潤猛增。不過,易思維主要依賴政策優惠。報告期內公司淨利潤合計約1.47億元,同期獲得的稅收優惠及政府補助合計卻高達1.86億元。其中2024年稅收優惠及政府補助在易思維淨利潤中的佔比達87%。
對於此風險,易思維坦誠,若未來國家主管部門對相關稅收優惠政策、政府補助政策調整,或公司不再符合相關的認定條件,將可能導致公司享受稅收優惠和政府補助的金額減少甚至完全無法享受,進而對公司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新業務拓展效果待觀察
據《招股書》披露,易思維的創始團隊成員大多來自於天津大學精密測試技術及儀器國家重點實驗室,創始人郭寅及核心技術成員均有多年的機器視覺行業從業經驗。
創始團隊的專業化背景,也讓易思維成爲國內最早規模化爲汽車製造提供機器視覺設備的企業之一,打破了國外廠商的壟斷。目前易思維的產品實現了面向汽車衝壓、焊裝、塗裝、總裝、電池、壓鑄等6大工藝環節的規模化、系統化應用。
營收構成顯示,報告期內來自汽車製造領域的銷售收入在易思維主營收入中的佔比超過93%。其中2024年的營收佔比更是接近97%。簡單來說,易思維已與中國汽車製造行業深度綁定。而易思維也意識到了高度依賴汽車製造業的系統性風險。
易思維認爲,經濟增速放緩時,整車廠會優先縮減資本開支,影響到新產線建設進度,延緩機器視覺設備採購週期;而汽車終端消費波動又會傳導至上游設備供應商;因此汽車製造機器視覺行業的發展與宏觀經濟週期呈現顯著聯動性。
這種情況下,易思維也試圖走出"舒適區",將目光瞄準了汽車製造以外的行業。報告期內,易思維將其產品應用拓展至軌道交通、航空等領域,只是目前效果還不顯著。報告期內來自新業務的營收佔比最高時只有6%,最低時不到1%。
民生證券在其研報中指出,目前國內軌道交通建設已進入到限制批准和存量消耗階段,未來軌交建設增量可能進入停滯期。在行業收緊的背景下,易思維新業務的拓展前景如何,也還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最後回到IPO現場檢查的問題。有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以後,被抽中現場檢查的IPO公司的終止率超過70%。最終易思維能否抗住來自監管的現場"拷問",併成功上市,投資者者也可保持關注。(思維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