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爲中心的政黨價值觀: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建設的基本經驗

【編者按】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100多年來,一代代華夏青年在黨的領導下,把青春融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偉業中,爲祖國、爲人民譜寫了一曲又一曲壯麗的青春之歌。

值此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之際,爲着力推進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體系化學理化研究,努力培養青年馬克思主義研究人才,推進上海市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共上海市委黨校、上海市馬克思主義研究會於2025年6月共同舉辦了“上海市第九屆馬克思主義研究青年論壇”。論壇面向45週歲以下的青年馬克思主義學者發出了徵文啓事,得到了廣大青年學者的響應和支持,共收到452篇論文。經專家評審,選出一等獎5名、二等獎10名、三等獎27名。

經主辦方授權,澎湃新聞將陸續刊發獲一等獎論文的精要。本文繫上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張富文的獲獎論文《以人民爲中心的政黨價值觀: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建設的基本經驗》的精要。

以人民爲中心的政黨價值觀在理論現實化與現實理論化、理念指導實踐與實踐深化理念的有機統一中,推動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新時代以來,以人民爲中心作爲中國共產黨的政黨價值觀,通過政治統領、理想信念、組織體系、工作作風、政黨黨風、制度體系、治理腐敗等“七位一體”的政黨建設實踐,得以全方位實現。以政治建設爲統領,爲實現以人民爲中心提供正確方向;以初心使命築牢理想信念,爲實現以人民爲中心提供精神支柱;構建科學完備的組織體系,爲以人民爲中心的實現提供組織運籌;以密切“黨羣”關係改進工作作風,爲實現以人民爲中心提供作風保證;以嚴明紀律整飭黨風,爲實現以人民爲中心提供紀律保障;完善全面從嚴治黨制度體系,爲實現以人民爲中心提供製度體系保障;以雷霆之勢治理腐敗,爲實現以人民爲中心提供良好政治生態。以上七個方面的多元互動、相互轉化、相得益彰,爲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爲中心政黨價值觀的實現提供了寶貴經驗。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爲基礎,是爲人民真正服務的新型政黨,是爲人民執政的價值理性與作爲實現人民利益載體的工具理性的辯證統一。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以其政治創造、理想信念、組織體系、工作作風、嚴明紀律、制度體系、政治生態等各方面的優勢與特點,引領着世界政黨政治的潮流,成爲世界政黨政治的典型代表,爲實現以人民爲中心的政黨價值觀提供了政黨政治的堅實基礎。以人民爲中心作爲中國共產黨的政黨價值觀,是對黨的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宗旨的繼承與發展,引領全黨更好地爲人民謀利益,更好地滿足人民需求,促進人民社會福利增加的政黨價值觀。中國共產黨把以人民爲中心的政黨價值觀植入強大政黨建設的理論與實踐之中,並以其政黨建設的全面實踐爲實現以人民爲中心的政黨價值觀提供政黨治理與領導核心的基礎。新時代以來,中國共產黨通過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制度建設、反腐敗建設等爲實現以人民爲中心的政黨價值觀提供全方位保障,形成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建設的寶貴經驗。

作者簡介:張富文(1981—),男,漢族,河南商丘人,上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大學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研究中心主任,高校中國共產黨偉大建黨精神研究中心上海大學分中心研究員、上海大學中共黨史黨建研究院研究員,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共黨史等方面的研究。

來源:張富文(上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