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負責400件工地!桃園勞檢人力荒 市府提對策
桃園市審計處質疑,市府現有勞檢人力卻不足,要求改善。勞動局迴應,將持續強化降災策略。圖/市府提供
桃園市營造工地數量龐大,審計處質疑,近年桃園營造業職災及職場過勞疑慮案件頻傳,現有勞檢人力卻不足,要求市府改善。勞動局迴應,全市職災千人率已逐年下降且低於全國平均,將持續強化降災策略。
內政部國土管理署統計,去年第4季全國核發建築物建造執照總樓地板面積爲1083萬平方公尺,其中桃園市核發面積達237萬平方公尺,佔全國21.88%,較2023年度同季增加142萬平方公尺,增幅約150.69%。
審計處指出,在營建動能持續高速擴展同時,桃園市職災案件也頻傳,如去年營造業發生墜落死亡事故達11人,與新北市並列六都第一;另有3起營造業罹災受傷勞工未投保勞工保險,顯示勞工未納保問題持續存在。
審計處表示,桃園目前負責營造業職安衛生檢查的勞動檢查員約15人,以全年建照工地及公共工程約6000件計算,平均每位檢查員負責約400件,面對龐大且急速增長的營建案量,現有勞檢量能顯與營建需求差距懸殊;即使市府開發「營造安檢 APP」並建置AI影像辨識系統,但系統建置、AI模型訓練等均需時間與資源投入,短期內恐難彌補勞檢人力缺口。
勞檢處表示,職場安全評估不宜僅以單一行業或事故型態爲依據,而應觀察全行業職災千人率,依勞動部統計,自2017年至2024年間,桃園市職災千人率持續下降,且均低於全國平均,顯示降災策略已發揮成效,另依職災死亡人數觀察,雖下降幅度有限,但也呈現逐步改善趨勢。
勞檢處坦言,桃園市核發建照總樓地板面積於六都中位居第一,然而勞檢人力有限,確實難以完全因應產業成長壓力;考量營造工地數量龐大,除針對高危險工地與事業單位實施檢查,每年也會召集民間具有職業安全衛生資格的人員,組成輔導團配合辦理工地輔導及宣導,盼業者由被動應付檢查轉向主動強化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