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起觀察》民進黨還沒學到教訓?人民會給更多次

民進黨大罷免大失敗。(本報資料照片)

2025年7月26日「大罷免」首戰,藍白陣營以25比0壓倒性戰果,幾乎毫髮無傷。反觀主動出擊的罷免方與民進黨政府,被剃了個光頭。這場雖非正式選舉,卻有着十足的選戰規模與對民意的試金石效應。最終,沉默大衆以一記響亮的投票行動,向執政黨發出無聲卻震耳的警告。

這場失敗,不僅是罷免策略的錯誤,也是民進黨長期執政下傲慢治理、與民意日益脫節的總爆發。真正令人擔憂的,是這場敗仗過後,民進黨並未展現出應有的自省與收斂。該負責的沒人負責,該認錯的選擇硬拗,該調整的照舊操作,仍以「反中」與「抗共」爲包裝,繼續將不同政見者貼上「中共同路人」的標籤。

而這場大罷免,對總統賴清德更是一記棒喝。畢竟他並非靠壓倒性民意當選,而是倚賴藍白合破局而僥倖勝出。在這種微弱民意授權之下,本應展現謙卑治國的姿態,主動與在野黨協商合作,彌合社會分歧。但他就任一年多來卻選擇濫用行政權力,自詡「完全執政」、冷對國會過半的在野陣營,以強勢手段治理國家,且視反對黨與異議聲音如無物。

從阻撓普發現金、反對增加放假日,到突襲搜索在野黨部、羈押黨工,再到高虹安案選後繼續追打,這些政治操作也許在特定同溫層中大快人心,但在廣大中間選民眼中,卻是一連串霸道、不近人情、選擇性執法的表現。這次罷免案的結果,正是中間選民「不再沉默」的明確訊號。

更糟的是,民進黨對罷免主軸「反共抗中」的依賴愈來愈深,不僅不劃清與激進側翼團體的界線,反而選擇與其同行。青鳥、黑熊、罷團的路線,越來越像是民進黨的代理部隊,發動輿論戰、政治獵巫、社羣霸凌,將任何質疑者打成敵人。這種將國家治理退化爲意識形態內戰的策略,不僅耗損社會能量,更讓民衆擔憂臺灣人共同守護的民主政治已經變質,逐漸向威權霸道靠攏。

若執政黨繼續無視這次警訊,繼續販賣「芒果乾」,繼續把在野黨與異議者一律抹紅,那麼這恐將不會只是一次敗選教訓,而將是連續性崩盤的開端。2026縣市長選舉,2028總統與立委大選,民進黨難保不會再次嚐到敗北的苦果,且有可能比這一次更痛、更徹底。

歷史不會爲誰停下腳步。民主制度的核心,不是誰能永遠執政,而是誰能真正聽懂人民的聲音。若執政者不願自省,不願調整,不願溝通,人民就會用選票教訓、下架執政者。

726的「大罷免」失敗,是一堂再清楚不過的民意課。民進黨若學不會,就必須準備接受社會更嚴厲的「補考」。這堂課,如果教訓一次不夠,那就兩次、三次、直到學會爲止。這不是對政黨的懲罰,而是民主自我保護與修復機制的啓動。唯有正視錯誤、放下傲慢與自私,民進黨纔有可能重新獲得人民的信任與支持。(作者爲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