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中脫鉤困大陸?紐時:北京早早築了防火牆 川普警覺關稅失靈

路透

美國總統川普以關稅爲武器,試圖降低美國對中國大陸出口的依賴,防止中國過剩產能涌入美國市場。然而,紐約時報評析,他的努力遭遇障礙:北京早已推動經濟自立,並透過長年的國產替代與科技自主政策築起防火牆,使美國在脫鉤戰略中反而失去槓桿。

過去20年來,中國持續推動國產替代,建立可對美施壓的「卡脖子」環節,使華府更難阻斷其發展。這項方針延續自胡錦濤時期,更成爲習近平治國核心。雖成本高、效率低,卻削弱了西方在經濟談判中的籌碼。

上月召開的四中全會將「自力更生」列爲下一個五年計劃的重點。習近平強調,必須「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中國也動用最具威脅性的籌碼,對全球稀土金屬與稀土磁體供應的近乎壟斷,來施壓美方。面對中國可能加嚴稀土出口限制,川普上週與習近平達成妥協,將中國輸美產品的關稅降至與東南亞國家相近,並暫緩擴大對中方軍工企業的制裁。

中國的製造業自立政策使其掌握更多關鍵產業,抗生素與藥物原料、電氣設備及中低階晶片等,這使得美國報復選項有限。當華府試圖迫使北京撤消稀土出口限制,只能威脅中國仍然依賴的美國飛機零件出口。

北京官員還呼籲進一步強化自給自足。習近平政策顧問田培炎撰文稱,完備的產業體系可「提升供應鏈韌性,築起經濟安全的堤壩」。

回顧2001年底,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時,當時中國製品的品質與技術遠遜於外國,但20年後情勢逆轉,全球500種主要工業產品中,有逾220種產量居世界首位。

四中全會決議,自明年起加倍推動先進製造業,要求政企「加快提升中國在製造、品質、航太、交通與網路空間的實力」。如今,美歐僅剩少數領域仍領先,如民用飛機與頂尖半導體。

外交關係協會專家Brad Setser表示:「習近平很擅長逐步將美國進口產品排除出中國供應鏈,僅高階晶片仍倚賴美企設計。」

雖在先進半導體領域仍落後,但陸企已展現購買甚至走私輝達(Nvidia)晶片的能力。

自「中國製造2025」以來,北京以低息貸款扶持電動車與太陽能產業,使其成爲全球出口主力;並以高關稅壓制大排量進口車,培養新能源車市場,如今電動與油電車佔中國車市銷售過半。

美方曾以爲中國不敢動用「卡脖子」籌碼,以免傷及外資信心,但事情還是發生了,北京如今顯然也無意放緩自立更生的腳步。四中全會公報強調:「必須鞏固拓展優勢,破除瓶頸制約,補強短板弱項。」

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