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陸為槓桿 創造與美博弈籌碼

八月一日美國公佈對臺百分之廿關稅後,引發臺灣各界高度關切;但誠如報載,即將而來的美國二三二條款結果對臺灣影響更巨大。由於大陸、美國分別爲臺灣第一、第二大出口市場;因此,如何善用在兩大經濟體之間的角色,是臺灣因應美國關稅的可行策略。

爲了解決龐大美債、全球化下的貧富差距,以及製造業空洞化的國安焦慮,川普2.0以來似乎正在踐行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CEA)主席米倫於二○二四年十一月發表的「重構全球貿易體系用戶指南」:第一步針對戰略對手實施懲罰性關稅;第二步是干預匯率,讓美元貶值,並將鼓勵全球央行將美國短期國債置換成超長國債;第三步是要求盟友增加軍費,並針對戰略競爭對手擴大出口管制。

雖然不少美國學者、企業都認爲,川普2.0的關稅工具化策略,不但將造成美國通膨導致消費放緩,進而引發經濟衰退;甚至不符合市場法則的關稅非關稅障礙,將促使各國採取降低對美依賴的「去美國化」,進而引發美國乃至全球的經濟核戰爭。但憑藉着全球最大消費市場的底氣,再加上對各國極限施壓、各個擊破等靈活戰術的運用,自八月七日起,美國將對六十多個貿易伙伴的出口商品課徵新關稅;川普2.0「重構全球貿易體系」的戰略將向前一大步。

然而,對歷經川普1.0以來貿易戰、科技戰衝擊的大陸,不但對川普2.0早有準備,且擁有稀土等籌碼的情況下,對美談判展現出一定的戰略定力,以致今年以來即使美國多次施壓,且歷經三輪談判,大陸當局仍未妥協,美中迄今未能達成共識。

事實上,大陸當局認爲,川普2.0以對等關稅爲始的一連串政策,短期內或有一些效果,然而以鄰爲壑、竭澤而漁的單邊掠奪,不但違背國際經貿的基本運作法則,且顯然不具可持續性。因此,大陸當局迄今不但不願配合川普2.0希望建構的全球經貿新秩序;甚至視川普2.0爲大陸的戰略機遇期。也就是說,一方面對內進行產業的升級與結構的調整;一方面對外透過零關稅、零壁壘的「中國+N」戰略,填補美國戰略退縮、孤立主義後的全球經濟版圖。就是說,大陸當局希望藉由美國的進逼加速對內對外改革,以促成大陸的再次躍升。

歷史唯物論強調,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具體解決。從已知美國對臺關稅條件來看,川普2.0對臺更重視的是美國利益而非臺灣處境;更強調的是實質的交易籌碼而非形式的民主價值。因此,對臺灣來說,或許短期很難不受美國的制約;但經濟高度依賴外貿的臺灣,在強調市場要多元佈局的同時,要嚴肅思考如何真正發揮主體能動性,因時制宜的在美中之間尋求動態平衡點,避免一邊倒的政治選擇限縮臺灣的經濟戰略空間。

也就是說,面對美國的步步進逼與可能的艱難處境,臺灣是否有可能揚棄僵固的意識形態堅持,以辯證思維思考如何調整與大陸經貿關係,以創造更多與美博弈的籌碼?爲臺灣開創更多可能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