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重啟向中國採購殲10C談判 俄專家認伊戰機缺口達400架
香港星島日報報導,伊朗與以色列結束12日戰爭後,重新啓動向中國採購殲-10C戰機的談判。據伊朗媒體及俄羅斯財經媒體週四(26日)報導,這款成都飛機工業集團研製的4++代中型多用途戰機,有望彌補伊朗空軍長期戰力不足的困境。
報導稱,雖然伊中雙方過去近20年來多次談判未果,以伊開戰12天空防實力受挫後,伊朗方面顯然急於補強空軍機隊,需求恐達400架。目前俄機產能受制於烏克蘭戰爭本國需求,俄智庫承認,中國戰機儼然成爲最佳解。
星島日報引述俄羅斯《工商日報》(kommersant)報導稱,早在2015年,伊中雙方曾接近簽約購買多達150架殲-10C戰機,但因付款方式談不攏而破局。中國當時不接受以石油或天然氣作爲支付手段,伊朗則受限於外匯短缺與聯合國禁運令,難以成交。2020年武器禁令解除後,談判一度重啓,但最終也因同樣原因中斷。
巴基斯坦和印度5月初爆發空戰,巴方靠中國殲-10CE戰機搭配霹靂-15空對空導彈,在邊境擊落5架印度軍機,而包括3架法制「陣風」(Rafale)戰機,引發全球矚目。
報導稱,殲-10CE爲中國成都飛機工業集團開發生產的單發動機多用途戰機,編號E爲外銷版,被視爲F-16V與瑞典獅鷲(JAS-39 Gripen E)的經濟替代選擇,單價落在4000萬至5000萬美元(約3.1至3.9億港元)之間,視乎配置與訓練包內容而定。相比之下,俄羅斯的Su-35與MiG-35價格更高、產能和交付問題都更具挑戰性。
報導引述英國IISS智庫《The Military Balance 2025》資料指出,伊朗戰前約有150架可用戰機,大多爲70年代購入的美製老舊機型,如F-4、F-5與F-14,維修仰賴自行生產零件,運作艱難,其餘如1980年代末期獲得的MiG-29,因缺乏料件,狀況也不佳。
伊朗原計劃透過2023年簽約的Su-35採購案擴軍,訂購50架,惟目前僅收到4架。由於俄國產能多數投入烏克蘭戰爭,短期內難以履行合約,伊朗不得不另尋替代方案。
報導稱,6月13日以色列發動空襲後,凸顯伊朗防空體系薄弱,而美國6月24日同意中國合法購買伊朗石油,讓伊朗有望透過石油易貨方式與中方交易,加快殲-10C採購進度。
俄羅斯科學院普瑞馬可夫世界經濟與國際關係研究所(IMEMO)戰略研究員克拉姆尼克(Ilya Kramnik)指出,即使伊朗順利接收Su-35,仍需大量機隊支撐全面防空能力,估計需求達400架。成本較低、供應穩定的殲-10C,是目前唯一可行選項。他也提到,雖然俄製MiG-35是潛在選擇,但該型機尚未進入量產階段,難以作爲主力補充機種。
伊朗空軍司令哈米德·瓦赫迪准將在2024年中國航展期間會見了中國空軍高層,並視察了殲-10CE。殲-10CE的性能堪比升級版的F-16,甚至更勝一籌。它在埃及和巴基斯坦的作戰勝利進一步證明了其性能、可靠性和戰備水平。
另據美國保守智庫「中東論壇」一篇由觀察員肖克里(Umud Shokri)剛發佈的文章,伊朗空軍司令哈米德·瓦赫迪准將在2024年中國航展期間會見了中國空軍高層,並視察了殲-10CE。文章認爲,殲-10CE的性能堪比升級版的F-16,甚至更勝一籌。它在埃及和巴基斯坦的作戰勝利進一步證明了其性能、可靠性和戰備水平。除了填補伊朗空中能力的空白之外,伊朗購買殲-10CE還標誌着其轉向中國軍事裝備以及加強與北京的經濟和安全關係。
不過該文章也指出,與支付相關的分歧已經導致購買約36架殲-10CE的談判陷入停滯。德黑蘭方面提出以石油以物易物,但北京方面尋求現金支付。
文章指出,伊朗也表示對 JF-17 Block III 感興趣,這是中巴聯合開發的戰鬥機,融合了第五代戰機的技術,但價格低於殲-10CE。但文章說,殲-10CE更能滿足伊朗的作戰需求。如果伊朗希望降低對單一供應商的依賴,它是一款現代化的多用途戰鬥機,可以與未來購買的更大型俄羅斯飛機很好地融合。
伊、俄媒體指稱伊朗轉向採購大陸殲-10C戰機。圖爲2018年4 月擔負戰鬥值班任務空軍航空兵某旅殲-10C戰機進行飛行訓練。 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