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重啟與中國談判 傳想採購400架殲10C戰機
伊、俄媒體指稱伊朗轉向採購中國殲10C戰機。圖爲2018年4月擔負戰鬥值班任務空軍航空兵某旅殲10C戰機進行飛行訓練。(新華社)
港媒報導,伊朗與以色列結束12日戰爭後,重新啓動向中國採購殲10C戰機的談判。據伊朗媒體及俄羅斯財經媒體週四(26日)報導,這款成都飛機工業集團研製的4++代中型多用途戰機,有望彌補伊朗空軍長期戰力不足的困境。
報導稱,雖然伊中雙方過去近20年來多次談判未果,以伊開戰12天空防實力受挫後,伊朗方面顯然急於補強空軍機隊,需求恐達400架。目前俄機產能受制於烏克蘭戰爭本國需求,俄智庫承認,中國戰機儼然成爲最佳解。
港媒引述俄羅斯「工商日報」(kommersant)報導稱,早在2015年,伊中雙方曾接近簽約購買多達150架殲10C戰機,但因付款方式談不攏而破局。中國當時不接受以石油或天然氣作爲支付手段,伊朗則受限於外匯短缺與聯合國禁運令,難以成交。2020年武器禁令解除後,談判一度重啓,但最終也因同樣原因中斷。
巴基斯坦和印度5月初爆發空戰,巴方靠中國殲10CE戰機搭配霹靂15空對空導彈,在邊境擊落五架印度軍機,而包括三架法制「陣風」(Rafale)戰機,引發全球矚目。
報導稱,殲10CE爲中國成都飛機工業集團開發生產的單發動機多用途戰機,編號E爲外銷版,被視爲F-16V與瑞典獅鷲(JAS-39 Gripen E)的經濟替代選擇,單價落在4000萬至5000萬美元之間,視乎配置與訓練包內容而定。相比之下,俄羅斯的Su35與MiG35價格更高、產能和交付問題都更具挑戰性。
報導引述英國IISS智庫「The Military Balance 2025」資料指出,伊朗戰前約有150架可用戰機,大多爲70年代購入的美製老舊機型,如F4、F5與F14,維修仰賴自行生產零件,運作艱難,其餘如1980年代末期獲得的MiG29,因缺乏料件,狀況也不佳。
伊朗原計劃透過2023年簽約的Su35採購案擴軍,訂購50架,惟目前僅收到四架。由於俄國產能多數投入烏克蘭戰爭,短期內難以履行合約,伊朗不得不另尋替代方案。
報導稱,6月13日以色列發動空襲後,凸顯伊朗防空體系薄弱,而美國6月24日同意中國合法購買伊朗石油,讓伊朗有望透過石油易貨方式與中方交易,加快殲-10C採購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