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攬子金融政策再加力,券商全面解讀來了
財聯社5月8日訊(記者 陳俊蘭)國新辦發佈會又一輪穩市促發展的金融政策引發熱議,諸多券商予以高度關注。
5月7日上午,央行行長潘功勝、金融監管總局局長李雲澤、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在國新辦發佈會上介紹“一攬子金融政策支持穩市場穩預期”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這也是繼2024年9月24日之後,一行一局一會領導再次聯合出席新聞發佈會。
本次發佈會上,央行宣佈加大宏觀調控強度,推出降準降息等三大類、十項舉措;金融監管總局提出完善房地產系列融資制度等八項增量政策;證監會提出將突出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着力點,大力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等。如何看待這一系列組合拳政策的出臺?將如何影響市場?
對此,多家券商研究所火速解讀,綜合各家券商觀點解讀來看,在內需壓力與外部不確定性仍有待評估的背景下,“一行一局一會”出臺了全面、清晰、務實的一攬子金融支持政策,釋放出強烈的宏觀調控信號,亦充分體現出中央對宏觀經濟形勢的精準認知,有利於維持A股短期風險偏好。
重點一:政策組合拳穩預期提信心
本次發佈會作爲4月政治局會議後,金融三部委對相關政策部署的具體落實,備受市場矚目。未來貨幣政策節奏、資本市場改革方向等關鍵問題,都能從此次會議中窺見重要線索,一系列政策組合拳的推出,旨在穩預期、提信心,爲經濟與市場注入“強心針”。
對於此次發佈會系列政策,華泰證券研究團隊總結爲政策意圖明確、針對性強。總量政策主要針對活躍資本市場、降低融資成本、釋放地產需求。結構性政策主要致力於推動科技產業升級、促進消費、提振股市、穩定樓市、穩定金融體系,以及爲困難企業紓困。此外,在美中關稅大幅上升、外需不確定性上升之際三大金融監管機構聯手舉辦發佈會、並安排於A股開市前向市場集中宣佈多項增量金融政策,其穩市場政策意圖十分突出。
方正證券研究表示,此次政策組合拳是2025年“穩預期”的關鍵落子,三大金融部門政策協同發力,既體現短期政策穩增長的決心,又佈局長期經濟的轉型升級。我們預計,隨着流動性釋放與融資成本下降將直接利好實體經濟,二季度社融增速有望回升,基建、製造業投資等方向有望直接受益。當前中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力大,隨着長期資金的持續流入,未來資本市場將迎來持續向好的發展態勢。
國泰海通策略團隊認爲,本次金融組合拳的推出,有望擴大流動性投放,降低融資成本,鞏固房地產市場穩定態勢。同時,金融支持工具將對大宗耐用品消費與服務消費帶來提振,並強化對科技支持的導向。整體來看,科技創新與內需政策進一步明晰,盈利的不確定性有望改善。
萬聯證券研究所負責人、宏觀首席分析師徐飛表示,此次發佈會是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政治局會議精神的貫徹落實,強調加大宏觀調控強度,推出一攬子貨幣政策措施,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爲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維護資本市場穩健發展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
在談及面對關稅影響時,中金公司認爲無論是企業還是市場,面臨的最大問題都是不確定性。一方面,中國經濟有長期增長空間,規模大、韌性足,中國的A股市場的估值也並不貴;但另一方面,關稅影響可能帶來經濟增長的下行壓力,對短期的企業經營和市場投資都帶來較大擾動。經濟出現走弱苗頭,金融政策方面推出一攬子寬鬆政策,包括調整政策利率(調整政策利率在市場看來面臨各類約束),及時出手有利於穩定市場信心。
重點二:繼續堅定加碼中長期資金入市
發佈會對支持資本市場表態積極,各方合力穩市場穩預期,凸顯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一攬子政策錨定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和中長期資金入市兩大方面,既是在關鍵時期穩定投資者信心,又推動着資本市場投融資協調生態的形成,增強權益中長期配置價值。
廣發證券資深宏觀分析師鍾林楠表示證監會指出“協同各方繼續提升各類中長期資金入市規模和佔比,抓緊印發和落實《推動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努力形成‘回報增—資金進—市場穩’的良性循環”。匯金公司資金與兩項支持資本市場工具都具有一定的逆週期屬性,保險與公募基金更加市場化,具有更強的順週期特徵。一方面利用逆週期資金形成預期錨,兜住風險下限;另一方面穩定盤活順週期資金,引入活水,則整體有助於強化政策效果,提升資本市場彈性。
德邦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程強提到,中長期資金入市政策的本質,是通過制度設計扭轉資本市場“重短、輕長”的失衡格局。除金融監管總局鼓勵保險資金入市的政策外,證監會介紹將發佈《推動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督促基金公司從“重規模”向“重回報”轉變;多部門介紹將抓緊發佈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和相關監管指引,支持上市公司通過併購重組轉型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將有望加速改善投資者結構,進一步提升市場信心和估值水平,加強對企業尤其是科技型企業的全鏈條支持,體現資本市場支持新質生產力的戰略定位。
徐飛指出,“科技創新”是此次發佈會一攬子金融政策重點。結構性貨幣政策上,央行將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額度由5000億增至8000億,創設科技創新債券風險分擔工具助力企業融資;金融監管方面,制定科技保險高質量發展意見提供保障;資本市場上,強調服務新質生產力,深化改革、保護投資者、增強制度包容性。徐飛認爲,通過支持中長期資金入市、增強多層次市場體系的包容性、提振投資者信心等舉措,將有助於市場風險偏好改善,以更大力度保障和支持資本市場的長期健康發展,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加力支持實體經濟。
會議上提到,廣受尊敬的投資家巴菲特今年即將退休,但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理性投資、努力回報投資者這些基本理念不會“退休”。
中金公司管理委員會成員王曙光認爲,這深刻體現了監管層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堅定決心:一方面着力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夯實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的基石;另一方面持續完善投資者保護機制,切實維護投資者合法權益。這不僅是對國際成熟投資理念的傳承,更是中國資本市場走向成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誌。
重點三:A股行情有望延續,“科技敘事”邏輯將更加清晰
會上證監會主席吳清提到“股市穩定關乎經濟社會大局、關乎億萬投資者切身利益。”此次一行一局一會再次向市場釋放金融加力支持實體經濟回升向好、維護資本市場穩健運行的信號,證監會的部署體現了“穩預期、促轉型、強根基”的三重邏輯,A股市場行情有望延續,而科技股的敘事邏輯將會更加清晰。
浙商證券固收團隊表示,507一攬子貨幣政策措施是對衝關稅衝擊政策組合的開端,雙降落地打開資金利率和短債下行空間,短期中短債表現好於長端,長債或有止盈壓力。中期視角,債市主線迴歸交易基本面後,長債利率破前低的概率在增加。
對於系列政策的推出,華金證券總結爲對市場趨勢的影響偏正面,進一步夯實A股慢牛的基礎。從分子端來看:提振內需、穩定外貿有利於改善經濟和盈利預期。從流動性來看:短期可能進一步寬鬆。一是宏觀流動性可能進一步寬鬆:首先,會議再提“適時降準降息”,短期降準等貨幣寬鬆政策可能實施;其次,會議提出創設新的貨幣政策工具。二是持續穩定和活躍資本市場,穩市資金可能持續流入。從風險偏好來看:存量政策加速落地、穩定和活躍資本市場等可能使得市場情緒低位修復。一是明確外部風險、存量政策加速落地實施等有利於打消市場對經濟和盈利回落的擔憂;二是穩定和活躍資本市場的政策意圖有利於提升長期資金和活躍資金的入市意願。從會議總體定調角度看:科技、服務消費、跨境電商、券商、地產鏈等可能受益。
財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發展中心總經理袁闖表示,4月份以來,A股和港股脫離回調區間後走出逐步向上的走勢。進入5月份,在上市公司完成年報披露、關稅衝擊階段性緩和的情況下,再加上宏觀經濟政策積極應對,A股與港股資產韌性較強,市場指數有望拾級而上、走出震盪上行的結構性行情。科技股經過3-4月份的調整,目前估值水平已經迴歸相對合理區間,市場交易擁擠度相比2月中上旬已明顯降低,預計將會成爲全年乃至未來幾年的主線行情。
國泰海通策略團隊認爲中國股市升勢遠未結束,新興科技是主線,金融週期是黑馬。在外需壓力驗證的關鍵時間窗口,決策層再度明確扭轉經濟形勢與支持資本市場的決心,中國政策的連續性將穩定風險前景,繼續看多A/H股。
銀河證券宏觀團隊表示結合近期外部衝擊下,資本市場展現的強大韌性,他們認爲在國內上市公司對美依賴度較低,且內部支撐政策持續加碼基礎上,中國資本市場對全球投資者吸引力度將持續提升。伴隨降準、降息等流動性支持政策落地,後續國內股市將保持平穩增長態勢,其中國內“科技敘事”邏輯也將更加清晰。
申萬宏源研究團隊提到政策佈局和業績關鍵驗證期剛過,後續外需回落壓力可能逐步顯現,穩增長政策的落地執行成爲影響資本市場主要矛盾。結構上,消費修復行情已有所演繹,一季報驗證強化了業績改善趨勢的科技,也正在快速修復。但兩類資產的後續持續性都有待觀察。這個階段,金融寬鬆集中落地與穩定資本市場強關聯。這有利於維持短期風險偏好,有助於在關鍵窗口維持A股市場總體活躍。短期A股將演繹向上脈衝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