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監管總局八項增量政策齊出,解讀來了!

5月7日,在國新辦舉行的介紹“一攬子金融政策支持穩市場穩預期”有關情況的新聞發佈會上,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局長李雲澤介紹,今年以來,金融運行總體穩健、監管政策效應持續顯現、服務質效有力提升。爲加力加勁推動既定政策落地見效,加快加強增量政策儲備,不斷完善應對預案,全力鞏固經濟回升向好的基本面。近期,金融監管總局將推出八項增量政策。

總體看,八項增量政策涉及房地產金融、保險資金入市、支持民營小微企業發展、穩外貿、推動科技創新等多個方面。業內專家認爲,八項增量政策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瞄準經濟發展中面臨的痛點難點,體現了監管層“穩市場、穩預期、強創新、促轉型”的綜合考量,也是對當前房地產、民營經濟、科技創新、保險及外貿領域現實痛點的“對症施策”。不僅有助於解決相關領域的金融服務問題,更有助於鞏固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應對外部衝擊,推動更好實現高質量發展。

政策精準發力 穩樓市股市

穩住樓市股市對提振社會預期、暢通內需循環具有重要意義。

“前期,金融監管總局推動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落地,有效緩解了部分城市房地產項目的流動性壓力,助力行業平穩發展。同時,鼓勵和引導保險資金等長期資本加大對房地產和資本市場的投資,有利於市場穩定,提升投資者信心。實際成效體現在,部分重點城市房地產市場企穩跡象明顯,相關房企融資渠道得以恢復,股市波動亦有所緩和,在資產配置方面對投資人的吸引力正不斷提升。”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首席專家、主任曾剛表示。

4月25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再次對穩定樓市和股市提出明確要求。此次發佈會上金融監管總局發佈的八項增量政策的第一項就緊緊聚焦穩樓市,即:加快出臺與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相適配的系列融資制度,助力持續鞏固房地產市場穩定態勢。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認爲,此類表述非常重要,亦對於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各個領域都有重要啓示。新模式中目前最受關注的就是好房子建設或住房項目規範落地的內容。這意味着此類領域後續會有較好的金融支持,包括開發貸款和按揭貸款方面的政策支持,這將更好助力購房需求的釋放。

記者注意到,第二、三項增量措施聚焦穩股市。業內人士認爲,進一步擴大保險資金長期投資試點範圍,爲市場引入更多增量資金。調整優化監管規則,進一步調降保險公司股票投資風險因子,支持穩定和活躍資本市場意在充分發揮保險資金作爲耐心資本、長期資本的優勢,加大入市穩市力度。

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教授王國軍看來,適度放寬監管限制,可激勵險資通過長期持有降低市場短期波動影響,發揮“耐心資本”作用。針對降低股票投資的風險因子,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教授鄭蘇晉也認爲,此舉可直接減少保險公司爲此配置的資本要求,釋放更多資金用於權益類資產配置。這對當前資本市場補充長期資金、穩定市場情緒具有積極作用。

強化金融紓困 護航外貿發展

目前,我國民營企業佔企業總數的92%以上,佔小微企業的比重更高。去年,針對小微企業、民營企業融資難題,金融監管總局牽頭建立了專門的融資協調工作機制,推動低成本資金快速直達企業。目前,各地累計走訪經營主體超過6700萬戶,發放貸款12.6萬億元,其中約1/3爲信用貸款。

“儘快推出支持小微企業、民營企業融資一攬子政策,做深做實融資協調工作機制,助力穩企業穩經濟。”增量政策將推動該項工作機制進一步做深做實。據李雲澤介紹,“增供給”“降成本”“提效率”“優環境”將是發力的重點方向。招聯首席研究員、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董希淼認爲,上述措施全面、明確而精準,具有較強的力度,傳遞出有力的政策信號,有助於進一步提振信心、穩定預期,更好地提振國內需求、應對外部衝擊,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當前,外部衝擊影響加大,不少市場主體面臨挑戰。在此背景下,金融監管總局將如何引導銀行業保險業護航外貿?這成爲市場關注的焦點之一。

從此次發佈會釋放的信息來看,金融監管總局將制定實施銀行業保險業護航外貿發展系列政策措施,對受關稅影響較大的市場主體提供精準服務,全力幫扶穩定經營,拓展市場。在其中,引導銀行保險機構強化金融紓困、加力穩定出口、助力擴大內銷是政策發力的關鍵。

曾剛表示,金融機構在紓困企業、穩定出口和擴內銷方面扮演着關鍵角色。下一步,可加大對受影響企業的信貸支持,幫助企業恢復生產經營。同時還可創新貿易融資產品、加強出口信保服務,緩解外貿企業在結算、收匯和風險控制等方面的壓力,提升出口穩定性。在具體落地方面,西南財經大學全球金融戰略實驗室主任方明建議,金融機構除爲出口企業提供一定規模的流動性融資外,還可爲出口企業拓展海外銷路提供渠道支持、融資支持及風險保障支持。對於規模較大的機電商品出口、海外工程承包項目和對外直接投資項目等,金融機構還可通過提供出口信貸支持,多家機構可合作提供銀團貸款支持,中信保可提供政策性保險支持,商業保險機構可提供保險支持。

加力科技金融 激活科創動能

發展科技金融是促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必由之路。近年來,金融監管總局持續推動銀行保險機構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截至目前,高新技術企業貸款增速是貸款平均增速的近3倍,科技保險提供保障超過2萬億元。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金融監管總局推出金融資產投資公司(AIC)股權投資試點、保險資金長期投資改革試點、科技企業併購貸款試點、知識產權金融生態綜合試點等多項試點政策,加力支持科技創新。此次發佈會顯示,上述多項試點政策都取得積極進展,同時科技保險服務模式不斷優化。上月,金融監管總局又聯合多部委出臺《銀行業保險業科技金融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從加強科技金融服務機制、產品體系、專業能力和風控能力建設出發,提出7方面20條措施。

中金公司銀行分析師林英奇表示,《方案》的出臺有助於推動金融機構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引導金融資源向科技領域傾斜,支持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林英奇談到,其中,“優化考覈和激勵約束機制” “鼓勵AIC股權投資試點擴大”“鼓勵保險機構加大對科創企業資金支持”等具體舉措將有助於解決科創企業抵押品不足、授信困難痛點,爲科創企業長期發展提供全生命週期陪伴支持。

據記者梳理,此次金融監管總局最新發布的八項增量政策中,涉及科技金融的相關政策達三項,分別是:修訂出臺併購貸款管理辦法,促進產業加快轉型升級。發起設立金融資產投資公司的主體擴展至符合條件的全國性商業銀行,加大對科創企業的投資力度。制定科技保險高質量發展意見,更好發揮風險分擔和補償作用,切實爲科技創新提供有力保障。多條具體措施系對上述《方案》的銜接和落實,科技金融“施工圖”描摹的“施工路線”更加清晰、落地。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此前可以設立AIC的銀行機構相對較少,AIC在運用股權融資支持小微企業,特別是面向突破“卡脖子”技術的科創小微企業上仍然“力有不逮”。擴大可設立AIC的銀行範疇,或將有效增加銀行等金融機構面向小微企業的股權投資規模。“科技保險作爲風險管理和長期資本的橋樑,不僅降低了創新成本,更通過制度性保障增強了企業信心,成爲科技創新生態中不可或缺的‘穩定器’和‘加速器’。未來,需進一步整合股權投資、債券融資、保險工具等資源,形成‘政策鏈+資金鍊+產業鏈’的立體支持網絡。”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說。

《中國銀行保險報》記者 仇兆燕 英草卓瑪

本報記者 朱豔霞 胡楊 許予朋 杜肖錦對此文亦有貢獻

本文源自:中國銀行保險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