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打造安全網、以教育培訓銀髮守門人 富邦金控多管道強健金融防詐韌性

▲富邦產險攜手警政機關於「爺奶說故事帶領人」活動中,向中高齡民衆們進行數位防詐宣導。(圖/富邦金提供)

記者巫彩蓮/臺北報導

在數位金融快速發展的今天,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根據內政部刑事局統計,2024年臺灣金融詐騙案件已突破12萬件,受害者遍及各年齡層,財損金額更高達502億元。假投資、假客服、假親友到AI深僞技術,隨着詐騙手法跨境化、專業化,金融詐騙已不再是單一族羣的問題,而是全民共同面臨的威脅。

面對這波詐騙浪潮,富邦金控串聯旗下子公司主動出擊,結合科技與教育力量,以具體行動,爲社會構築一道更穩固的資產安全防線,實踐富邦金控ESG四大策略的「數位」與「影響」策略。臺北富邦銀行推出「鷹眼即時通」,透過即時通知機制,協助用戶掌握帳戶異動,第一時間阻斷可疑交易;富邦產險也於今年邀請警政機關合作,擔任「爺奶說故事帶領人」培訓課程講師,透過課程、講座活動共同推動防詐宣導,教會長輩們識別詐騙樣態與防範技巧。

臺北富邦銀行推出「鷹眼即時通」築起守護民衆財產安全的第一道防線

「詐騙集團的更新速度快到超乎想像!」臺北富邦銀行金融安全部協理吳淯兆受訪時感嘆。從僞造企業LOGO、假冒官網,到AI合成聲音與影像的深僞技術,詐騙手法幾乎與數位科技同步演進。傳統依靠人工或通報的反應方式,往往等到金錢已經轉出纔有所警覺,難以真正守住客戶資產。

爲了搶在詐騙得手前先行防堵,臺北富邦銀行於今年7月推出「鷹眼即時通」,爲風險較高的金融交易增加一道即時通知機制。當客戶辦理定期存款中途解約、提高約定轉帳金額,或進行單筆大額現金匯款與提領等三類交易時,系統會自動透過簡訊與Email同步通知預先指定的聯絡人,讓家人或信任的對象能即時協助確認,強化資產防護力。這項設計不僅符合金管會政策方向,也呼應2024年全民反詐騙大調查中近九成民衆對「通知第三人」的高度期待。

▲臺北富邦銀行推出「鷹眼即時通」,第一時間阻斷可疑交易。(圖/富邦金提供)

此外,隨着不動產相關詐騙案件增加,臺北富邦銀行也在今年與臺北市地政局合作,導入「地籍異動即時通」服務,只要民衆不動產發生買賣、贈與、查封、抵押、預告登記等13種異動情形,系統將第一時間提醒聯絡人,協助客戶即刻掌握異常,防範僞冒過戶或詐騙設定。從帳戶到不動產,北富銀逐步擴大防護網,以科技串連不同領域,築起多重防線。

今年上半年臺北富邦銀行已成功攔阻692件詐騙案件,阻詐金額超過新臺幣3.6億元;電子化照會機制上線後,可透過該照會機制即時協助客戶發現收款帳戶是否有異常情形,展現科技防線的實質效益。

「銀行不只是資金流通平臺,更是守住民衆財產的第一道防線。」吳淯兆強調,臺北富邦銀行的策略不僅是技術升級,更是將金融安全提升到永續經營的高度,確實落實富邦金控ESG四大策略中的「數位」與「影響」策略。

富邦產險攜手警政機關以教育翻轉風險 助力長者成爲社區防詐守門人

如果說科技是對抗詐騙的利器,那麼教育則是長久的基石。富邦產險觀察到,隨着數位化普及,高齡者在面對網路詐騙時特別容易成爲目標。假車禍、假投資,甚至假冒保險客服的案例層出不窮,一旦受騙往往難以追回。

同時,警方最新觀察也發現,近年詐騙手法不斷翻新,除了常見的假購物與假投資外,還出現新型態的「假贈品詐騙」手法。詐騙集團以贈送小禮物爲誘因,要求民衆先匯款少額費用,再以「匯款失敗」爲由,引導加入假客服帳號,進一步操作網銀或ATM,藉此竊取資金。高齡族羣因擁有退休積蓄加上對新科技較不熟悉,另外如果與晚輩、家人互動較少,可能成爲詐騙集團容易鎖定的對象。

爲此,富邦產險與警政機關合作,在與老人福利推動聯盟合作舉辦的「爺奶說故事帶領人」活動中,邀請警務人員親自授課,向中高齡民衆們進行數位防詐宣導,從新近的AI科技切入,介紹各種藉由數位工具進行金融詐騙的案例,提醒長輩們多加留意,提升識詐、防詐的意識。

富邦產險資深副理吳德威指出,這樣的推廣不僅限於講座,還延伸到繪本、官網專區、LINE推播,甚至製作中、英、越三國語言版本的防詐繪本,確保不同語言背景的客戶都能接收到詐騙風險的警示。

「我們希望讓長者不只是被保護的對象,而是能把防詐知識帶回家、帶進社區的傳播者,進而發揮正向的影響力。」吳德威說。這樣的思維正是富邦金控「影響」策略的具體展現。

ESG視角下的全民防詐藍圖

無論是臺北富邦銀行的「鷹眼即時通」、「地籍異動即時通」,還是富邦產險的「爺奶說故事」,都呼應了富邦金控四大永續策略中,「數位」與「影響」兩大策略在防詐領域的關鍵作爲。

面對日益嚴峻的詐騙挑戰,富邦金控不僅止於單點突破,而是從科技到教育、從個人到社區、從金融交易到不動產防護,期盼透過多元面向、串聯更多人的力量,逐步建構出一個完整強健的防詐體系,幫助全民與社會提升整體的防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