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揭超慢跑4潛在傷害 3招避免健身變傷身
醫師指,超慢跑雖然看似輕鬆,但進行前,仍要充分暖身,並墊上瑜珈墊。(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跑起來不累又不喘的超慢跑,是近幾年來超夯的運動,不過,復健科醫師吳易澄提醒,超慢跑雖然看似輕鬆,但進行前,仍要充分暖身、墊上瑜珈墊,與進行時保持膝蓋微彎的正確姿勢,否則仍可能產生像是髖部與膝蓋疼痛、足底筋膜炎、小腿肌肉拉傷或是下背部疼痛等潛在運動傷害。
吳易澄在臉書「吳易澄醫師-運動醫學 復健醫學」PO文指出,作爲簡單又容易入門的凍齡運動,超慢跑以每公里7至9分鐘的速度、心率在較低範圍,卻可達到中低強度的有氧效果,特別適合想提升心肺功能的人,雖然看似輕鬆,但如果姿勢不正確,也可能引發下列4種潛在的運動傷害。
■潛在傷害1:髖部與膝蓋疼痛─腿部動作幅度小,部分肌肉負擔過重,可能引發髕骨肌腱炎或髖關節不適。要預防記得跑步時膝蓋微彎、不打直,大腿不要擡太高,減少對膝關節的負擔。且加入深蹲、側擡腿的日常訓練,鍛鍊臀部和下肢肌肉。
■潛在傷害2:足底筋膜炎─長時間慢跑可能增加腳底過度的壓力,出現足跟疼痛。要預防選擇具彈性的瑜珈墊上練習,或穿着支撐性良好的跑鞋,以減輕足底壓力。
■潛在傷害3:小腿肌肉拉傷─維持低速時間過長,小腿肌肉容易僵硬痠痛。要預防運動前要充分暖身,運動後靜態拉伸並補充水分,維持肌肉彈性。
■潛在傷害4:下背部疼痛─核心肌羣若不夠強,跑姿不穩定,可能讓下背部承受過大壓力。要預防建議平時應加強核心訓練,如平板支撐,維持正確跑姿,提高軀幹穩定性。
吳易澄指出,超慢跑雖然是一種相對安全的運動,但運動前的伸展動作非常重要,並要注意姿勢的正確性,才能避免隱藏的運動傷害,減少受傷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