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降一增!保險資管另類業務變局

保險債權投資計劃新增業務量在2024年繼續減少。

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獲悉的行業數據顯示,2024年,保險資管機構共登記債權投資計劃375只,較2023年減少69只;登記規模6177.33億元,同比減少16.03%。這是自2022年以來,債權投資計劃連續第三年減少。

在保險資管的另類固收業務中,債權投資計劃(簡稱債權計劃)業務連年收縮的同時,資產支持計劃則實現較高增長,二者“一降一增”對比明顯。業界人士表示,存量資產的盤活需求是資產證券化業務發展的核心,保險資管正對資產證券化業務重視有加。

債權計劃連續三年收縮

2024年,保險資管機構在保險資管業協會共登記債權投資計劃375只,較2023年減少69只,同比下滑15.54%;登記規模6177.33億元,同比減少16.03%。這是債權計劃登記量連續第三年收縮,登記數量和登記規模均較2021年高峰減少三成左右。

債權計劃是保險資管開展的一類非標資管產品業務,是過去十多年間保險資管直接投向實體項目或企業融資的重要方式。其形態與信託公司開展的信託投資計劃接近,募資主要來自保險機構,資金主要投向基建、不動產等實體項目,包括交通、市政、商業不動產、能源、水利等領域。

據保險資管業協會發布的《2024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發展報告》,截至2023年末,債權計劃存續數量1445只,存續餘額1.94萬億元,同比增加1051億元,增速5.74%。

作爲最成熟的一類保險資管業務,債權計劃在過去十多年間向實體經濟提供了大量長期資金,也爲保險資金提供了穩健收益。從2024年情況看,最新登記的債權計劃仍能較好契合險資特性,平均投資期限接近7年,平均投資收益率仍高於4%。不過投資收益率整體下行幾十BP,資質較好的項目投資收益率已進入“3”時代。

債權計劃曾經歷高速增長。特別是在2019年至2020年,隨着債權計劃設立程序從註冊制改爲登記制,登記量快速增加,並在2021年達到高峰。2021年,債權計劃登記註冊規模接近萬億元,達到9600多億元,登記數量也達到528只。不過,自2022年開始,債權投資計劃的新增登記量開始下滑。

業界人士分析,債權計劃業務的收縮,與經濟融資結構變化相伴,主要是地產、基建等傳統行業進入調整週期且融資明顯收縮。從近年社融結構的變化看,在新增社融中非標類產品的貢獻爲負、銀行貸款和政府債券的貢獻大幅提升,其中信託貸款、地產債、城投債淨融資額也呈收縮趨勢。

登記規模不代表實際投資規模。據保險資管人士稱,債權計劃的實際投資繳款規模,與融資主體提款有關。近年,由於信貸超額投放和資金面寬鬆,包括債權計劃在內的非標業務受到擠壓。與銀行貸款和發債相比,保險債權計劃在融資成本上並不佔優,部分優質融資人提款節奏較慢。

看重存量資產盤活機遇

在保險資管開展的另類固收業務中,與債權投資計劃連年收縮相對的是,資產證券化業務較快增長。

目前,保險資管的資產證券化業務主要有兩類。一類是資產支持計劃,這是保險資管廣泛開展的一類;另一類是國壽資產等5家保險資管獲批試點開展的交易所資產證券化(ABS)及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業務。其基本業務邏輯都是,保險資管機構作爲受託人設立資產支持計劃/ABS,以基礎資產產生的現金流爲償付支持,面向保險機構等合格投資者發行收益憑證。

從資產支持計劃來看,隨着2021年9月從註冊制變爲登記制,此類業務迎來快速發展。據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統計中保登數據,2021年登記的資產支持計劃規模首破千億元,達到1500多億元,2022年突破3000億元,2023年增至近4600億元。2024年,資產支持計劃登記數量繼續增加至103只,登記規模接近4200億元,有小幅下滑,但仍在高位。

資產證券化業務被視作當前另類業務一大重點。在2024年11月下旬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召開的“2024年四季度保險資金運用形勢分析會”上,中國人壽副總裁兼首席投資官劉暉就中長期趨勢及配置策略提到,另類投資圍繞新興產業、存量資產等方向加快創新升級。展望2025年,保險資金應堅持“基礎配置做穩,風險資產做優”的總體配置思路。其中,另類投資穩定傳統非標固收投資規模,持續創新股權類和資產證券化產品投資模式。

在2024年11月底由證券時報社主辦的機構峰會論壇上,多位保險資管高管表達了對存量資產盤活業務的重視。國壽資產副總裁趙暉表示,保險資管另類業務一方面在股權投資上積極佈局科技、新質生產力等領域,另一方面則挖掘盤活存量資產的機會,通過“投行+投資”,加強主動管理資產的能力,更好地發揮另類投資的補位作用。

人保資產副總裁袁新良表示,要在非標投資方面開展創新,重點關注REITs、ABS等。

太保資產總經理助理趙峰提到,需要拓展組合的有效前沿,通過分散來降低組合的波動性。當前的環境下有必要從基於主體視角轉向爲基於資產的視角,尋找介乎股和債之間的資產來增厚組合的收益,降低組合的波動性。

有保險資管人士認爲,其此前投向的大型基建、基礎設施類項目等,有穩定現金流、需要盤活,因此保險資管也具有一定的資產證券化業務優勢。

來源:券商中國

責編:萬健禕

校對:冉燕青

版權聲明

證券時報各平臺所有原創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我社保留追究相關行爲主體法律責任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