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激推「最佳排便姿勢」拉超順! 小心坐錯會便秘
▲常常卡屎不順嗎?根據統計,全臺有525萬人受便秘所苦。(示意圖/視覺中國)
記者李佳蓉/綜合報導
你今天又「卡屎」了嗎?便秘是現代人文明病,根據臺灣營養基金會統計,全臺有超過525萬人深受其害。大腸直腸科醫師陳威智指出,飲食均衡只是促成排泄順暢的條件之一,如果「馬桶坐姿」不正確仍可能間接造成便秘。他藉此分享日本消化內科名醫提倡的「最佳排便坐姿」,在馬桶前置放板凳加上大腿與身體呈現35度角,最能輕鬆排便。
不少人納悶,自己飲食都很均衡,蔬菜水果沒少吃,但每次上廁所都得花很多時間「才能擠出一點點」。陳威智醫師在粉專發文反問,「問題是你『坐』對了嗎?」並分享日本消化內科名醫大竹真一郎過去於節目上所提倡的最佳排便坐姿。
陳威智說,該坐姿爲「馬桶前置板凳+大腿和身體呈35度」。根據客觀的研究顯示,在這樣的角度下,可達到恥骨直腸肌放鬆、腹肌被加壓的雙重效果,讓腸道與肛門處於最能輕鬆排便的狀態。
▼日本消化內科名醫大竹真一郎提倡的「最佳排便姿勢」。(圖/陳威智醫師授權提供)
如果當下沒有小板凳也沒關係,陳威智說,只要踮起腳尖,將背部打直向前傾,即使沒有小板凳也能達到相同效果。若家中有年長長輩,建議可透過抱抱枕的方式,以利往前傾壓住腹部,能讓身體更加穩定、也更安全。
陳威智也強調,有便意再去上廁所,不要在馬桶上坐超過5分鐘,避免用力太久容易引發痔瘡及黏膜腫脹,甚至導致靜脈曲張和痔瘡流血。
▲醫師提醒,上廁所以5分鐘爲限,避免用力太久易引發痔瘡及黏膜腫脹。(示意圖/ETtoday資料照)
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鍾雲霓曾說明,臨牀上定義的正常排便,是3天1次至1天3次都算正常,如果不是每天排便族,不要因此緊張或想盡辦法只爲了刺激排便。她說,排便習慣和飲食息息相關,建議可先從飲食調整做起,多吃蔬果、補充纖維質和水分;當飲食效用不佳時,適時介入介於健康食品和藥物間的酵素纖維錠、纖維粉,予以腸胃暫時的協助。
鍾雲霓也說明,慢性便秘困擾者也請儘可能使用醫囑開立的處方箋,幫助緩解狀況,切莫亂試偏方。
同時,運動的重要性也不能忽略。鍾雲霓指出,如果缺乏適度運動和鍛鍊,很容易出現骨盆肌羣鬆弛無力的問題,所以適度運動是重要的,無論是跑步、游泳、有氧訓練,對訓練骨盆腔肌羣和排便都有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