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馬桶錯了也會便秘 醫曝「最佳排便姿勢」

根據統計推估,全臺有520多萬人深受便秘所苦。(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根據統計推估,全臺有520多萬人深受便秘所苦。對此,大腸直腸科醫師陳威智醫師指出,若馬桶坐姿不正確,仍有可能會引發便秘。他並分享,最佳排便姿勢是在馬桶前放置板凳,加上大腿和身體呈35度,這有助於讓腸道與肛門處於最輕鬆的排便狀態。

醫師陳威智在個人粉專發文表示,很多患者常會抱怨,明明飲食都很均衡,蔬菜、水果都沒少吃,然而,每次排便時,卻都要花很多時間才能擠出一點點。他指出,問題可能與馬桶坐姿有關,因爲飲食均衡只是促成排泄順暢的條件之一,但若馬桶坐姿不正確,仍有可能間接造成便秘。

陳威智進一步引用日本消化內科名醫大竹真一郎,過去在節目上所提倡的最佳排便坐姿,也就是馬桶前置板凳加上大腿和身體呈35度。依研究顯示,在此角度下,可以達到恥骨直腸肌放鬆、腹肌被加壓的雙重效果,進而讓腸道與肛門處於最能輕鬆排便的狀態。

假設沒有小板凳該怎麼辦?陳威智說,墊起腳尖,背部打直向前傾,也是可以達到相同效果。另外,若家中有年長長輩,建議可以透過抱抱枕的方式以利往前傾壓住腹部,令身體更穩定、也更安全。

最後,陳威智提醒,應在有便意時再上廁所,且馬桶不要坐超過5分鐘,以避免用力太久容易引發痔瘡以及黏膜腫脹,甚至導致靜脈屈張和痔瘡流血。

大腸直腸科醫師鍾雲霓曾分享,排便時骨盆腔肌羣、腹部肌羣、橫膈肌羣都會加入運動之中,若缺乏鍛鍊,會導致腹部、骨盆肌肉失去彈性與強度,加劇便秘不順情形。因此她建議,不妨嘗試每週3次快走、慢跑或騎腳踏車30分鐘;若沒時間運動、不想快走,拉長距離散步也行,皆爲有效促進排便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