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城專欄》加拿大的亡國感
川普嗆並加拿大。圖爲加拿大總統杜魯道與美候任總統在白宮前合影。(美聯社)
一位加拿大學者跟我說,「你知道加拿大與美國最大的不同在哪裡嗎?第一、我們加拿大有全民健保;第二、我們禁槍;第三、我們的汽車一發動大燈自動會亮。」什麼?前面兩個我可以理解,汽車大燈也可以成爲讓加拿大人自豪的差異?他說,「是的,重點是我想告訴你,加拿大是一個比美國更重視安全與平等且彼此尊重的國家。」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一再表示要將加拿大變成美國的第51州,不但揚言要動用「經濟力量」並嘲笑加拿大的軍事實力,一般加拿大人還是很少人把他的話當真,更不會有人爲此沾沾自喜,以作爲美國人爲榮。一位政治人物就說:「我們以作爲加拿大人爲榮,就像你們以作爲美國人爲榮一樣。」即使即將去職、一再被川普羞辱,稱他爲「州長」的總理杜魯道也發文表示,美國要併吞加拿大就好像在地獄裡滾雪球─毫無可能。
美加之間長期友好和平的關係,其實在歷史上也曾兵戎相見。1812年美國看英國與法國打得焦頭爛額,在美洲大陸兵力空虛,趁機攻擊當時仍屬於英國殖民地的加拿大。美國總統麥迪遜誤以爲加拿大人也會紛紛響應,揭竿而起,把英國人趕出美洲大陸。不料這一仗竟成爲加拿大的立國之戰,英軍雖然在加拿大人數不多,卻有效地整合當地民兵、原住民以及法裔加拿大人,成功的抵抗美軍的入侵,還一度打入華盛頓,迫使麥迪遜倉皇出逃。
加拿大雜牌軍一把火把美國總統官邸燒得焦黑,重新粉刷後纔有今日「白宮」之名。這一仗打出了加拿大各族裔之間的一體感,奠定加拿大的民族主義基礎。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由於英國在1807年已經廢除奴隸制,一些逃到加拿大的黑人也加入了抗美的軍隊。
事實上,整個加拿大建國曆史最大的動力不是來自與英國殖民主的鬥爭,而是與南邊鄰居的緊張關係。1860年美國南北戰爭時,美國與英國關係緊張,而戰後野心勃勃的複員軍人也對北方充滿興趣,英國決定加快加拿大的交通建設與政治整合。
前者開始規畫橫貫東西的鐵路,東起蒙特婁西至溫哥華的太平洋鐵路終於在1885年完工,加速各殖民地之間的聯繫,強化內部認同。英國也參考美國聯邦制度建立一個強調「和平、秩序與良善政府」,權力更爲集中的代議制政體,在1867年頒佈《英屬北美法案》爲今日的加拿大奠定政治基礎。
而「和平、秩序與良善政府」也成爲加拿大的重要政治信條。美國知名政治學家李普塞在他那本《分裂的大陸》一書中,就指出美國革命是影響美加兩國分隔的根源。他在書中寫道:「美國人不知道,但是加拿大人永遠不會忘記的,美國革命造就了兩個國家,不是一個。」加拿大人對美國式的民粹主義與個人主義政治帶有天生的恐懼與排斥,雖然同文同種,美國革命所造就出不同的政治文化與政治制度,形塑出兩個不同國家的價值與氣質。
對於川普的狂言,加拿大人沒有亡國感。溫哥華一家脫衣舞俱樂部的招牌上寫着「永遠的鄰居,不再是鄰居」,藉以嘲笑川普。但這不代表加拿大人沒有危機感,不過他們相信,每一次美加兩國的緊張,團結與智慧可以克服南方鄰居一時的瘋狂。特別是魁北克人,留在加拿大好歹是英法雙語國家,一旦成了美國第51州,就別想要有法語的官方服務與聯邦補貼了,這也會讓「魁獨」消停好一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