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非洲豬瘟 專家籲禁宰禁運至少7天:國內豬價高 走私肉品恐防疫破口
臺中市梧棲區1家養豬場死亡豬隻檢體,經檢驗非洲豬瘟病毒核酸呈陽性反應。該家養豬場已經全面淨空,現場緊急對廚餘處理設備進行消毒作業。記者黃仲裕/攝影
臺中養豬場爆發疑似非洲豬瘟病例,讓臺灣防疫體系7年努力破功。國內專家分析,臺灣過去從未出現非洲豬瘟病例,研判病毒應爲境外傳入。臺大獸醫專業學院榮譽教授賴秀穗說,近期國內豬價高漲,走私肉品可能成爲防疫破口,呼籲海關應強化查緝,嚴防境外病毒再度入侵。
針對病毒可能來源,賴秀穗說,海關查驗嚴謹,研判走私肉品的可能性較大。目前臺灣豬價高漲,情況類似1997年臺灣豬價大漲,當時中國活體豬走私來臺,引發口蹄疫重大疫情。這次非洲豬瘟病毒可能自中國或越南走私豬肉入境,破口很可能是臺中梧棲港。而根據病毒基因分析,臺灣此次病毒與越南株相似,研判從越南走私來臺機率高。
賴秀穗說,政府應全面禁止廚餘養豬。廚餘經蒸煮雖可殺滅病毒,但若管理鬆散仍可能成爲防疫破口,很多黑毛豬現在也能吃飼料,不必再靠廚餘。目前全臺廚餘養豬場所剩不多,應趁此機會徹底轉型,全面改以飼料飼養。
他同時呼籲,應延長全國禁宰與禁運措施至少7天以確保安全;確診豬場的撲殺豬隻應「就地焚化處理」,避免再度移動;此外,海關查緝走私應持續加強,防止境外病毒再度入侵。
賴秀穗表示,根據疫情通報時序,臺中豬場出現死亡病例的時間可回溯至10月10日前,研判病毒進入豬場已超過兩週。不過,周邊豬場目前並無異常或死亡情形,顯示病毒尚未擴散,仍屬可控範圍。
他說,非洲豬瘟主要透過接觸與排泄物傳染,並非空氣傳播,傳播速度相對緩慢,「必須有人或物把病毒帶過去纔會擴散」,因此防疫單位若及時封鎖與監測,仍有機會阻斷傳播鏈。
臺大獸醫專業學院名譽教授周晉澄表示,臺灣過去從未出現非洲豬瘟案例,即便臺灣野豬族羣廣泛分佈,但多年監測皆未發現病毒足跡,研判這次疫情來源,境外入侵機率高。
周晉澄說,非洲豬瘟病毒傳播主要靠接觸傳染,並非空氣傳播。他提醒,相關人員、運輸車輛與化制車輛進出飼養場都必須嚴格消毒。業者往來疫區國家交流頻繁,衣物、鞋底、土壤都可能殘留病毒,返國後進入養豬場,應加強隔離與清潔程序。
對於疫情控制,周晉澄認爲,除了禁宰措施外,周邊場區業者應嚴密觀察豬隻健康狀況,若出現精神不振或異常症狀應立即通報,才能避免疫情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