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泛化關稅應對芬太尼危機,內病外治有用嗎?
特朗普再次就任美總統之初,即將解決芬太尼危機作爲優先目標,這種做法反映了特朗普政府對美國芬太尼等阿片類藥物濫用問題的關注。中華民族也曾飽受鴉片荼毒,深知一旦成癮性藥物氾濫的危害。但是,美國的芬太尼危機真的是因中美經貿活動而走到今天這一步的嗎?隨意揮舞關稅大棒真的能夠解決美國的芬太尼危機嗎?
政策執行不力、監管缺失和社會文化導向是美國芬太尼危機的根源。有數據顯示,作爲全球最大的芬太尼藥品生產國和消費國,美國以佔世界5%的人口消費了全球80%的阿片類藥物。作爲實際受益者,美國製藥和醫藥行業對阿片類藥物存在較爲嚴重的過度處方和濫用,加上非法合成和銷售監管漏洞,阿片類藥物在美國市場廣泛使用。又因爲暴利吸引了大量的非法販賣勢力的參與,美部分地區的警力投入不足更加劇了阿片類藥物的泛濫。特朗普政府行政令稱,阿片類藥物每天造成約200名美國人死亡,而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數據顯示,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美國因濫用毒品死亡的人數超過10萬。
相比而言,正是因爲歷史上曾飽受苦難,中國是世界上禁毒政策最嚴格、執行最徹底的國家之一。在特朗普第一任期,中美在芬太尼相關問題上就開展了積極合作。作爲負責任的大國,在向美方明確芬太尼危機根源在美國國內的情況下,2019年,中國宣佈正式整類列管芬太尼類物質,成爲全球第一個正式整類列管芬太尼類物質的國家。此後,中國採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自整類列管以來,中國未再收到美方查獲來自中國芬太尼類物質案件的通報。不過,美方卻並不配合。也是在特朗普第一任期的2020年5月,美國商務部將中國公安部物證鑑定中心列入“實體清單”,限制其獲取美國的技術和設備。這種單邊行爲不僅損害了中美禁毒合作的基礎,也反映出美國在芬太尼問題上缺乏合作誠意。
此次美方妄言中國對芬太尼及其前體管制不力,相關物質對美出口造成了美國阿片類藥物危機愈演愈烈,不僅沒有事實依據,還採取了極不負責任的單邊主義做法,對所有自華進口商品在現有關稅基礎上再加徵10%的關稅。這是病急亂用藥、損人不利己的做法,將擾亂全球供應鏈。
關稅作爲國際貿易的交易成本,事實上是各方利益的充分分配方式。關稅越低,跨境交易就越容易,企業可以在更大範圍優化資源配置;反之則是進口國政府從國際交易中強行取得收益,導致跨境交易成本上升,增加供應鏈的不確定性。作爲全球最大的貨物貿易出口國,中國提供的各類工業製成品、中間品和生活消費品保證了美國市場各方需求的穩定供應、美國民衆的高品質生活、美國企業的競爭力。特朗普政府加徵的關稅,將顯著增加美國供應商的進口複雜性和成本,使得近年來美國居高不下的通貨膨脹壓力進一步增加。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降低關稅是包括美國在內各方的共識。從關貿總協定到世界貿易組織,加上自由貿易協定,一輪輪的降稅歷經坎坷,相當不易。但是,加稅和貿易保護主義更容易激發民族主義情緒,容易在展示“肌肉”的同時讓決策者獲得短期的滿足感。這種危險的滿足感又可能掩蓋進口商和利益相關方反對關稅措施的聲音,掩蓋民衆對通貨膨脹的“痛感”。從過去8年的情況來看,美國國內並不能形成包括服裝、鞋類、機械和電子機械等自華進口的國內替代,相關需求不得不通過支付更高的成本進口。
2月2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在就美方宣佈對中國輸美產品加徵10%關稅發表談話時強調,中方希望美方客觀、理性看待和處理自身芬太尼等問題,而不是動輒以關稅手段威脅他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在2月4日的公告中也指出,美方的做法嚴重違反世貿組織規則,不僅無益於解決自身問題,也對中美正常經貿合作造成破壞。特朗普政府的確應該認識到,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不會逆轉,包括美國在內的任一個國家都不太可能做到自給自足,基於比較優勢的國際貿易網絡在技術加持下還將更快迭代演化。“內病”也不能“外治”。解決芬太尼危機關鍵需要美國內治“吃藥”、向內“開刀”,涉及跨境供應鏈的時候需要相關方採取對話和協商的機制,分享相關信息,加強真假信息甄別,在合法、合規和合理的基礎上共同行動、相向而行。
(作者系商務部研究院美大所副所長、研究員周密)
來源:國際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