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農商行高管集體降薪15%
記者丨林本森
編輯丨肖嘉
日前,南方財經記者注意到,正在A股候場的廣東南海農商銀行發佈的招股書顯示,該行2024年人均薪酬再次下降,爲28.03萬元,降幅1.37%。具體而言,高層、中層、基層員工人均薪酬分別爲177.05萬元、93.73萬元、25.08萬元。
從變動幅度看,南海農商行高層人員人均降薪幅度較大。2024年,該行董事、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簡稱“董監高”)薪酬總額爲2386.7萬元,較上年度減少421.3萬元,降幅達到15%。其中,董事長肖光稅前薪酬總額297.87萬元,較上年減少61.84萬元。
南海農商銀行表示,在同業競爭加劇、息差持續縮窄的市場背景下,該行將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的工作基調,將高質量發展作爲首要任務,努力推動質量、規模、效益協調發展,積極促進未來該行員工的薪酬水平保持穩定。
南海農商行人均薪酬連降三年
南海農商銀行前身系1952年成立的南海農村信用社,2011年完成改制並掛牌開業。截至2024年末,該行資產規模爲3316.90億元。
招股書顯示,該行近年的業績呈現出一定波動。2022年至2024年期間,該行營業收入分別爲69.86億元、68.61億元和64.29億元,連續下滑,年均複合增長率爲-4.07%。淨利潤方面,2022年實現27.28億元,2023年下降至23.82億元,2024年略有回升至24.53 億元。
業績增速承壓的背景下,該行員工薪酬也有所變化。招股書顯示,南海農商銀行人均薪酬自2022年開始下調,2024年該行人均薪酬爲28.03萬元,同比下降1.37%。2023年、2022年人均薪酬則分別爲28.42萬元、28.72萬元。
對此,南海農商行解釋稱,在同業競爭加劇、息差持續縮窄的市場背景下,該行堅持員工薪酬與利潤增長掛鉤的薪酬激勵政策,近年來總薪酬基本保持穩定,隨着員工數量增加和員工職級調整,人均薪酬有所下降。
不過,與A股上市農商行相比,南海農商行人均薪酬水平相對較低。據Wind統計,A股上市農商行2024年人均薪酬處於34.51萬元至49.59萬元之間,均值約42萬元左右。
若按員工崗位劃分,該行高層、中層、基層員工人數分別爲13人、127人、3483人,2024年人均薪酬分別爲177.05萬元、93.73萬元、25.08萬元,較2023年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高層人均薪酬降幅最大,達14.56萬元,中層、基層則分別人均降薪0.2萬元、0.39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該行董監高“帶頭降薪”,2024年該行董監高人員薪酬總額爲2386萬元,較2023年的2808萬元,減少了421萬元,薪酬總額佔該行同期利潤的0.88%。
其中,2024年,該行董事長肖光稅前薪酬總額爲297.87萬元(含延期薪酬114.12萬元),較去年的359.71萬元減少61.84萬元。行長楊福明稅前薪酬總額爲180.05萬元,副行長餘志海稅前薪酬總額爲238.86萬元(含延期薪酬84.49萬元),副行長李傑青稅前薪酬總額爲123.50萬元。
銀行業薪酬正經歷結構性調整
南海農商行並非個例。根據A股上市銀行披露,在業績普遍承壓的背景下,銀行業整體薪酬,特別是高管層的收入正經歷調整。
據Wind統計,A股42家上市銀行2024年人均薪酬數據顯示,銀行業薪酬整體呈分化態勢。其中,中信銀行以60.62萬元的人均薪酬位居榜首,招商銀行、江蘇銀行、興業銀行的人均薪酬也均超過55萬元。而國有大型銀行的人均薪酬相對較低,例如交通銀行爲45.06萬元,農業銀行爲36.00萬元,郵儲銀行爲35.68萬元。
從高管薪酬來看,42家上市銀行2024年高管薪酬總額爲7億元,較2023年的8.7億元下降19.5%。其中,33家高管薪酬總額出現同比下降,佔比達78.5%。
業內人士認爲,高管薪酬的變化體現了銀行在降本增效方向下的一些結構性調整。與此同時,金融行業高級管理人員也面臨相應的 “限薪” 要求。此前的2022年8月,財政部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國有金融企業財務管理的通知》就提出,國有金融企業合理控制崗位分配級差,有效平衡好領導班子、中層幹部和基層員工的收入分配關係,加大向一線員工、基層員工傾斜力度等。
另一方面,針對高管等重點崗位的 “績效薪酬延期支付+追索扣回”機制在銀行業普遍落地。包括前述的南海農商銀行在內的廣東多家銀行,已連續多年在年報中披露了績效薪酬延期支付及薪酬追索扣回情況。
例如,順德農商銀行表示,該行對高級管理人員及風險有重要影響崗位的員工實行績效薪酬延期支付。此外,該行還出臺了《薪酬追索扣回管理辦法》,董監高等人員對特定風險情形負有主要責任的將實行薪酬追索扣回管理。2024年,該行發放歷年延付薪酬574.44萬元,未發生薪酬追索扣回情況。
佛山農商銀行披露稱,截至2024年末,該行實行薪酬延期支付的對象949人,延期支付總額超1億元。廣東華興銀行也曾披露,2023年,該行因不良貸款等原因對相關人員進行了問責,共追索扣回績效薪酬720.69萬元,追索扣回386人次。
SFC
出品丨21財經客戶端 21世紀經濟報道
編輯丨江佩佩 實習生鄭瑩瑩
21君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