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常見食物,含鹽量超出你的想象

正文共:1473字

預計閱讀時間:4分鐘

現在大家都非常重視控糖,高鹽飲食對健康的危害都有些快被遺忘了。最新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也進一步強調了要減少鹽分的攝入,建議每天吃鹽控制在 5 克以內——而中國人的平均鹽攝入量高達 10.5 克。

可真正能做到低鹽飲食的人少之又少,其中有個重要原因就是,隱形鈉很容易讓人忽略,有些吃起來不鹹的食物但其實可能含鹽量很高——比如,掛麪。

隱形高鈉食品

/ 掛麪、麪包、運動飲料、話梅 /

我們日常飲食中鈉最主要的來源是食鹽,不過,除此之外,隱形鈉是人們經常忽略掉的問題。有些食物即便吃起來不是鹹的,也可能含有高鈉。

味精、雞精、醬油、腐乳等調味品,話梅、薯片、切片面包、掛麪、運動飲料等加工食品,實際上可能鈉含量很高。

1

掛麪

很多人家裡都放着包掛麪以備不時之需,萬萬沒想到它居然是個“高鹽刺客”。

舉個例子:下圖這個掛麪的鈉含量是 900 毫克/100 克,也就是說,如果你吃了 100 克,就攝入了 900 毫克的鈉,已經佔到了每日鈉攝入的 45%。但你今天還得吃別的東西呢,稍不注意就鈉攝入過量了。

爲了減少鹽分攝入,現在出了一些不加鹽或者少鹽的掛麪,相比傳統掛麪來說,鈉含量低了很多。

2

運動飲料

市面上幾乎所有的運動飲料都添加了食鹽,一瓶運動飲料下去,很可能就攝入了每日所需鈉的 10%左右。而我國民衆的鈉攝入普遍偏高,尤其是一些飲食口味較重的地區,鈉攝入超標尤其普遍。所以平時我們就沒必要再通過喝運動飲料來增加鈉攝入了。

3

切片面包

麪包因爲吃起來不鹹,也經常讓人忽略了它的含鹽量。比如下圖這個超市裡常見的切片面包,吃兩片就佔到了每日鈉含量的 18%。吃完最好是有意識地注意一下今天的其它鈉攝入。

總之,大家在買包裝食品的時候,最好看一下配料表和營養成分表。有的加工食品因爲糖的中和作用,吃起來不鹹但鈉含量很高,需要通過成分表識破真相,儘量不買或少買高鈉食品(鈉含量>600 毫克/100 克)——常見的鹹味零食基本都超過這個值。

除此以外。再給大家幾個小建議吧:

麻辣燙、螺螄粉、泡麪類的食物不要喝湯;

吃辣條不要舔袋;

吃薯片不要舔手;

少吃蜜餞果脯。

控鹽小技巧

/ 買個合適的小工具很有效 /

最新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每天吃鹽控制在 5 克以內。爲了擺脫不知道“5 克究竟是多少”的窘境,更準確地計量調料,下面幾個小工具非常值得嘗試。當你準確稱量幾次後,可能就會發現自己吃鹽量真的遠超想象。

1

控鹽勺

下圖的勺子一平勺裝鹽 2 克,健康成年人每天最多有 3 勺鹽的額度。如果食材含鹽或用醬油、味精、雞精調味,還要適當扣除額度。

2

電子控鹽勺

常見的調味品除了鹽,還有醬油和雞精,電子控鹽勺不僅可以稱鹽的重量,也可以測量醬油的容量。比如一道菜放了 2 克鹽+15 毫升醬油+2 克雞精,根據配料表可以算出這份菜中的鈉就已經相當於 6 克鹽!

3

定量鹽罐

這種罐子的好處是儲存和控制一體化,現在大部分的都是按一次出鹽 0.5 克。

4

手指抓一撮

有的小夥伴想像撒鹽哥一樣瀟灑,但我驗證了之後發現,手指撮鹽法真的太難了,每次撮出來的量都不一樣。所以,不推薦大家採用撮鹽這種不嚴謹的辦法,差異真的太大了。

限鹽會影響快樂嗎

/ 堅持一個月就會習慣新口味 /

中國有句老話叫做“鹽乃百味之首,缺之寡淡無味”,中國人的平均鹽攝入量高達 10.5 克,一下子降到推薦的5克以下,是不是意味着吃啥都會不香了啊?

有研究顯示,堅持低鹽飲食 4~6 周後,人就會適應新的鹹度,並且鹽的攝入量與味覺享受不是密切相關的。也就是說,人對鹹味的需求是可以改變的,只要堅持清淡的味道一個月就會習慣新口味,限鹽不會奪走你的快樂。

來源:科普中國

告訴小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