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電玩遊戲,讓我看清二大弱點」32歲投銀交易員年薪1,600萬,賺飽退休去住法國城堡

圖/pixabay

作者: 史畢羅斯.馬克裡達奇, 羅賓.霍格思, 阿尼爾.加巴

爲什麼人們不瞭解他們對於自己的成功其實起不了太大作用的原因之一,是因爲媒體的關係(沒錯,又是他們)。你我聽過許多成功人士的故事,但是很少聽到人們夢想破碎的故事。

媒體會確保大家都熟悉維珍集團創辦人暨英國富豪理查.布蘭森爵士(Sir Richard Branson)、「股神」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高爾夫球名將老虎伍茲(Tiger Woods),或是奧斯卡影后妮可.基嫚(Nicole Kidman)等人的成就。但是我們幾乎沒有意識到,這些人是非常特殊的秀異分子。

很少聽到有企業家、運動員或演員遭逢失敗的故事,或是其實大部分的企業家、運動員和演員都沒有成功,成功的只是一小撮人。舉例來說,各位知道光是在2006 年,在美國就有超過四萬家公司倒閉,另外有超過兩百萬人破產?大部分倒閉的公司或破產的人,都不相信這種事會發生在自己身上。事實上,幾乎所有懷抱理想的企業家,都相信自己一定會成功。

第二個造成人們困惑的來源,是我們從日常經驗得知,有許多物理現象是完全可以預測的。如果將手中的球鬆開,它就會掉到地上。今天太陽下山之後,明天早上仍會照常升起。潮起和潮落,也都是按照人們預測的時間發生。所以,我們就會推論,如果這些自然現象都有辦法如此精確地預測,爲什麼人們無法預測自己的生活呢?然而,不幸的是,我們必須理解其實有許多物理世界的自然現象,是完全不可能靠預測的,像是地震、海嘯、龍捲風和洪水等。2004 年南海大海嘯奪走了二十五萬條人命,但是兇手並不是恐怖分子,而是大自然本身。但是當成千上萬的觀光客在預定假期的時候,絕對想像不到他們預定的,其實是一張通往死亡的車票。

當涉及社會經濟現象時,人們做出精準預測的能力幾乎降到零分。誰能預測到曾經是美國第七大企業的安隆公司(Enron),或是曾經一度僅次於AT&T 的美國第二大通訊公司世界通訊(WorldCom),竟然相繼倒閉。誰又料想得到,1987 年黑色星期一的股市崩盤,一天之內竟然蒸發掉22%的股票價值。還有次級房貸風暴,竟然造成整個世界經濟的嚴重蕭條,導致股市數兆美元的損失;以及根據國際勞工組織的估計,造成全球減少了高達二千萬個工作機會。

現在,讓我們把話說清楚。我們並不是要鼓吹各位放棄在自己的領域追求成功的抱負,就像我們不認爲各位應該放棄收聽氣象預報,或是不再到南亞地區度假。我們要說的是,每個人都應該在自己所做的所有事情上,更加努力去了解和評估自己會成功或失敗的機運。這樣的洞察會減少壞的意外和失望,並有助於爲過於常見的失敗做準備。例如,一個不成功的商業冒險的確可以帶來難以估算的寶貴經驗,或者可能成爲未來進入一個嶄新行業,或是遇到不同人脈網絡的絕佳機會。然而,如果缺乏一些應變計劃,這些機會可能會在清算人員敲門的時候瞬間煙消雲散。

換言之,第一步就是要接受,人們對於環境其實是缺乏控制的。儘管海嘯、地震和龍捲風等天然災害不常發生,但是一旦發生,就會嚴重襲擊我們。第二步,就是務實地評估成功或失敗的可能性,不要受到控制錯覺或心懷僥倖的影響。先做到這兩事,然後纔有可能採取關鍵的第三步驟─擴大評估未來的不確定性,以考慮到目前無法想像的事件,在未來發生的可能性(請記住,在911事件真實發生以前,沒有人想得到會發生這樣的悲劇)。在這樣有系統的方法下,人們就可以思緒清晰、務實地來處理風險。這就是本書要談論的重點。如果各位還需要更多理由才能說服自己相信我們的說法,請思索一下,下面這個故事所帶來的啓發。

避開控制錯覺,年賺百萬英鎊

雨果是一名三十二歲的交易員,他在倫敦金融城中心的一家著名投資銀行裡工作。他已經在這家銀行工作了七年,最近五年是擔任期貨的交易員。這是一份非常辛苦的工作,但是報酬也相當優渥。實際的收入大部分是視績效而定。去年雨果連同紅利就賺進40萬英鎊(約1,600萬新臺幣)以上的收入,比他任何一位劍橋大學的同學都賺得多。

今天,在交易大廳有個有趣的娛樂活動(這在投資銀行裡是很罕見的)。有幾名來自商學院的研究人員,要借用雨果非常短暫的寶貴時間(畢竟他還等着要去賺錢)。他們先問雨果幾個和個人資料有關的基本問題,然後請他進行一項看起來非常老派的電玩遊戲。這個遊戲涉及一個會隨着時間上下浮動的指數,有點像是他每天在電腦螢幕上看到的市場資訊。這個指數每半秒鐘會從0開始增減跳動一次,在爲時50秒的時間裡,每半秒會增加或減少。

他們告訴雨果,這個遊戲的目標就是要贏得點數,他的點數就是50 秒後最後出現的指數數值。研究人員還告訴雨果,指數的變動有一部分是隨機產生的,但是使用鍵盤上的三個按鍵,對於指數的最終結果或許會有一些影響。如果他想要的話,也可以使用這些按鍵。

雨果按照他們的要求總共玩了四次遊戲,並且試着使用這些按鍵。頭兩回的結果很好,第三回得到負分,最後一回幾乎沒有分數。在每回結束的時候,研究人員都要求他以1到100之間的分數進行自我評估,評估他在使用按鍵對於增加指數的成功影響。

雨果知道研究人員也有邀請他的同事加入這場遊戲。那是驅策他認真去玩這個遊戲的動機。然而,那些研究人員沒有告訴他們的,是不管怎麼做,那些按鍵其實根本沒有任何作用。研究人員只是狡猾地說,按鍵「或許」可以影響指數的結果。事實上,指數向上或向下移動,都是隨機的。

上面這個故事是真實發生在2003 年的一項研究,共有四家投資銀行的一百零七名交易員參與這項實驗。就我們看來,有兩個非常有趣的結果。首先,這個遊戲是用來檢測交易員是否容易受到控制錯覺的影響。交易員覺得按鍵有用的程度愈高,就表示他們具有控制錯覺的程度愈高。其次,研究人員可以藉此將個別控制錯覺的分數和交易員的背景連結,尤其是他們的績效所得。

整體而言,研究發現績效所得愈高的交易員,愈不容易受到控制錯覺的影響!控制錯覺程度最高五人的平均薪資,和控制錯覺程度最低五人的平均薪資,大約相差23萬英鎊(約936萬新臺幣)。幾個月後,當雨果讀到商學院寄給銀行的研究成果時,他對自己的控制錯覺分數感到相當失望,正好介於最高和最低之間,就像他的薪水一樣。但是,由於他的好勝心,他的確從這次經驗中學到一些事。

當他在劍橋的老同學問他究竟是怎麼辦到的(現在大家都很羨慕他),他坦承這一切都是機運。現在他已經退休,住在法國南部的一座城堡裡,成功地經營一座葡萄園,而且還在學鋼琴。

本文摘自樂金文化的《駕馭機運的長贏思維》

作者簡介

史畢羅斯.馬克裡達奇(Spyros Makridakis)

任教於賽普勒斯的尼科西亞大學,同時擔任該校的未來研究所所長和馬克裡達奇開放預測中心的創辦人。他是歐洲工商管理學院的榮譽退休教授,也是前希臘奧運帆船隊選手。目前已撰寫或與他人合著28本書籍及三百多篇文章。其著作《管理預測方法》(Forecasting Methods for Management)已被翻譯成十二種語言,銷售超過12萬冊;另一本著作《預測:方法與應用》(Forecasting: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是預測領域廣泛使用的教科書,被引用超過6,900次。

羅賓.霍格思(Robin M. Hogarth)(1942~2024)

認知心理學家,西班牙巴塞隆納龐比尤法布拉大學榮譽教授。曾任芝加哥大學商學院教授。着有許多科學和專業論文及數本著作,在《教授直覺》(Educating Intuition)一書中發表了各種關於判斷與決策的研究。和行爲科學家埃姆雷.索耶爾(Emre Soyer)合著《經驗陷阱》。

阿尼爾.加巴(Anil Gaba)

歐洲工商管理學院ORPAR 風險管理講座教授兼決策科學教授,同時也是該學院決策制定與風險分析中心的學術主任。他的研究領域爲主觀資訊的評估與運用,以及風險與不確定性下的決策分析。其研究發表於多家學術期刊。他在歐洲工商管理學院教授企業管理碩士、博士班及高階主管課程。他是各大跨國企業和會議在判斷、決策制定及風險管理領域的常任顧問。他過去的客戶代表包括Netflix、匯豐銀行、花旗銀行、富蘭克林坦伯頓、高盛、美林證券等。